小子放假回来那天,恰好我回老家。从老家回来第二天上午,小子过来了,我还在班上,让小子去他舅家拿钥匙。
他舅留他吃饭,他说跟同学约好去玩,就改成晚上在他舅家吃烤鱼。我又想起11月份我去看小子时,他那带着发箍和扎着小小辫的发型。不知道是否剪了,如果没有,他舅看到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又想起,当我初次看到小子发型时内心里涌现的复杂感觉。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心。兴奋的是,这小子特立独行的行为也彰显着他正在形成的独立自我,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担心的是,别人会怎么看。
当晚上敲开弟弟家的门时,看到小子站在门口,未戴发箍,额前几缕刘海垂着。我转到小子身后,果然后脑勺上还趴趴着一小小发簇,不过,这次是用黑色皮筋,头发不长,所以远看,跟普通发型差别不大,上次用的是浅蓝色皮筋。看来小子还是有些收敛的,他在尽力让自己的发型不那么显眼,想要保持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同时,又保留自己的独特性。
小弟弟和弟媳在厨房准备菜,烤鱼、炖羊排、烧牛肉。我和小子在客厅开始了对话。我想装着若无其事,跟小子开个玩笑,轻松轻松,但话还没有出口,就那么瞅着他的头发,就被小子看穿了心思。
有一个很神奇且真切的体验,从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且亲身体会到,孩子与母亲之间对彼此真实情绪的感知是畅通的,它可以穿透任何伪装。常常我未说话,小子就知道我在想什么。
全心品味美食。他舅的厨艺比我那看着小红书学做的水平高多了,尤其炖羊排,简单食材,出来的汤肉味道都是极好的。小子也吃得津津有味。
回家路上,小子好像想要安慰妈妈,揽着妈妈的肩头说,他都知道,到实习前他会自己决定剪掉,现在先这样。我问小子,女朋友怎么看他的发型。小子说,她还帮他选发饰呢。
听到这,我不由得笑了,他女朋友都觉得可以,我干嘛还要操那么多心呢。他已经成年,他想呈现给别人怎样的形象也是他的自由和权利。小小辫的纠结到此为止啦。
我以为,我已经活得够通透,现在看来,也只是我认为的通透,其实,内心深处依然会有很多限制和评判标准,一不留神它们就会跑出来。
关于通透,小侄女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她们00后活得原本就比我们通透,我们活得太累了。原来,在她眼里,是这么看的。听到那句话的时候,忽然有些荒唐的感觉,就好像是发现自己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原来就是人家原本的样子。
你努力了半天,却原来还是别人的起点,这不荒唐么?可是,那又怎样呢?不同的时代不同环境塑造出来不同特点的人。每个人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又都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着时代和环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