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春里没有汪国真

                                                                                              今天起的比较晚,照例在起床前浏览一下朋友圈,朋友圈里有一条共同的消息一直被转载,就是诗人汪国真逝世啦,年仅59岁。震惊、诧异,是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很多年不再关注诗,便也不再关注汪国真,但是他去世的消息却突然打开了我的记忆,原来,他在我的青春里来过,并且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我的青春记忆里,诗歌是不可磨灭的痕迹。对于60后、70后来说,如果你不知道汪国真、席慕容、海子、顾城,就像你今天不知道微信、淘宝一样,会被当作外星人看待。如果你没有痴迷于那些诗人,如果你没有在被窝里、甚至于在大衣柜里偷偷读过他们的诗,如果你没有拿出最珍贵的本子一首一首地抄写过他们的诗,那你就不是真正的60后、70后。

很庆幸,在我们青春最躁动不安、最青涩迷茫、最空虚无助的时候,有诗的陪伴。80年代末、90年代初,物质还很贫乏,我们会为了食堂里的炸果子和锅包肉而提前奔向食堂,站在排尾向前眺望。但是那个年代精神生活却并不贫乏,甚至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精神生活虽然带有一窝蜂的性质,但是如果你精神饥渴,总能轻易找到和你共鸣的精神产品。如果你颓废,可以看顾城;如果你思乡,可以看余光中,如果你渴望爱情,可以看席慕容;如果你找不到方向,那绝对可以看汪国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社会也有着年轻人一样的迷茫与对未知的渴望,所以,整个社会都如同荷尔蒙分泌过旺的青年一样蠢蠢欲动、热情亢奋。诗,为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出口,而那时的诗与那个年代一样,朦胧、不确定、甚至于伤感。(也许评价并不准确,但是却是我的真实感受)

当我们沉浸于对自我的救赎、对爱情的呻吟的时候,有一种诗歌,横空出世,像颓废艰难战场上吹过的号角、像闷热窒息的下午吹来的凉风,像睡眠过度的大脑被突然惊醒,人们发现,原来精神生活里还有叫做奋进的东西,这种诗歌就是汪国真的诗。他的诗少了小情小调,多了大气磅礴,按照今天的话讲就是绝对正能量。

所以,对于理科女来说,我更喜欢汪国真的大气磅礴、而不喜欢扭扭捏捏的小家碧玉,所以,那时候我的私人日记本当中,抄写的比较多的就是汪国真的诗。如果非要说汪国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多大影响,我觉得过于矫揉造作,但是所有的过往都构成了今天独特的我,所以,也不能抛开汪国真来谈今天的我,我想他带给我的就是理想、大气、坚持,还有带着点执拗的不管不顾。如果我的青春里没有过汪国真,我会是今天的我吗?你会是今天的你吗?我不知道,也许你能告诉我。

记忆最深的就是汪国真的《挡不住的青春》,在这里献给和我一样青春正在逝去的60、70后,也献给永不老去的汪国真老师。

曾经有过那么多惆怅

想起往事  令人断肠

我不知道

我的追求在何方  道路在何方

问风问雨问大地

却没有一点回响

岁月无声地流淌

可是谁甘心总是这样惆怅

可是谁愿意总是这样迷茫

我要飞翔  那怕没有坚硬的翅膀

我要歌唱  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

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

没有一个季节  能把青春阻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