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字

今日读《论语》看见一句“君子不器”  ,忽然想到“语言、文字”的本末倒置现象,即兴而发。

中国悠久的历史底蕴造就了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性极强,任何形式的创新改革在这个国家都不能彻底的撇清与过去的关系,这也很容易理解,藕断丝连,从一个饱经风雨的土地上产生的国家又怎么能和它的过去隔断呢?

我大胆猜测白话文的普及是为了使文字通俗易懂,让交流更为便捷,然而经过大量的事实说明,白话文不但没有让交流变得方便,反而由于人们的互相的“伪敬意、学古礼”而变得更为复杂,甚至违背了普及者的初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文言文的优点是字数少,缺点是不易理解,白话文的优点是方便理解,缺点是字数多。然而当年胡适普及白话文举得例子是”拒绝别人“的邀请,仅仅用六字”干不了,谢谢“来婉拒,其余之人至少八字,成为经典案例。然而现如今呢?人们反而无法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那么一切都成了空谈,沟通并没有变得便捷,反而多余很多套话、官话,为了掩饰真正的想法更是徒增了许多虚伪的言辞,甚至连简单的道谢都要大肆渲染一番,以示“加倍”的尊敬更有“讨好”之嫌,文字的真正含义被忽略,而各种隐含意思却被人反复琢磨用作各种恭维、讨好、语言技巧等,变的繁琐不易理解的“伪语言”既无存在必要,又毫无美感,说起文字带来的美感便又想到诗经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两句诗就是给人带来一种想象力的错觉,既有今时不同往日的落寞感,又有物是人非的即视感,一语双关的隐义让这句诗被人理解的如此优美,然而这首诗创作之初,写下这些的人只是想传达对感情离散的回忆,在这四季轮回之中,爱人渐渐的远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有朋友问我:“挺好奇的,你一个学过画画的,怎么对文字这么感兴趣?不是应该更习惯用画画去表达和记录吗?” 如果...
    一夜知枫阅读 8,105评论 0 5
  • 浅谈文字的与时俱进 胡99 2017-04-11 我想,社会在不断的进化,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随时间...
    99阅读 4,158评论 1 3
  • 古人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足以见得文字的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字...
    总能长大的蒲公英阅读 4,290评论 2 2
  • 姓名:刘强 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六项精进第277期利他四组学员 【日精进打卡第73天】,共计73天。 【知...
    三分厂刘强阅读 1,137评论 0 0
  • 1、2017年业绩目标达成怎么样?(如果没有达成,原因是什么?) 2、关于销售之前有做过什么培训吗? 3、销售的渠...
    祥祥布鲁斯阅读 1,4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