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永流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题记

     

    世界在变迁,在以注重个人能力为前提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家族观念这一说法,当人们渐渐不用依靠宗族群体而生存时,家族观念似乎已被遗忘,而我认为家族观念体现在族训家风当中。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中国古代有不少家训,凝结着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传几百年。

比如《颜氏家训》中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好的家庭教育,是由长及幼的潜移默化,育人先育己,父母做好了,才能带给孩子好的榜样。

      不少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想不仅仅是父母,就连家里的长辈都是,我从小都是留守儿童,童年一直到高中的生活都是外公外婆照料的,勤奋节俭,尊重长辈,以礼待人,都是老一辈所坚守的,外婆经常会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家的家风很简单,不是什么名言古训。节约,已经成为我们家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的事了。洗衣服的水会留下来冲厕所,出门随手关灯,在外头发现水龙头没有关,会忍不住去把它关上。在宿舍,有人洗衣服,不关水龙头,会忍不住说他几句。

   

        外公外婆虽然节俭,但是待客之道,却毫不吝啬,小的时候,父母经常逢年过节都会大包小包的带零食回家,小孩子嘴馋,吃起来没什么节制,往往都是尝了一个稀奇,就被外婆给收起来来了,说:下次有小朋友来,你们一起吃。可是这哪里是一起分享呢,外婆总是把好的留给他们,到我时外婆总是说,我们家还有等他们回家我在拿出来给你,别让其他的小朋友看了嫉妒。每当他们带着我串门走亲戚的时候,面对亲朋好友的盛情款待,外婆总是在一旁悄悄的叮嘱我要少吃少拿,不要让别人看笑话。年少不懂事的我心想:别人家的小孩可以来我家大吃大喝,而我到别人家却要谨言慎行。

直到后来看到朱子家训这一句,朱子家训有言:“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己生活,养身的时候一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不能不限时间的在朋友和亲戚家里长时间逗留。如果是长时间的在朋友或亲戚家里待着不走,会引起友人的不满。原来外婆早已将这些大道理融入到生活小智慧当中去了。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家风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时时刻刻给予晚辈尊尊教导,还使得家庭观念的气息浓厚,使其生生不息,绵绵不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