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说女的如果只为家庭付出,就会变成一场自我绑架。那个视频中的主人公说的话让我很有感触。
视频的主人公说:我曾以为,把地板擦得锃亮、饭菜煮得温热、为每个人妥协退让,就能换来一句“辛苦了”。可现实是,我的付出成了理所应当的砝码,我的疲惫成了矫情,我的委屈成了“不懂事”。原来,过度付出是一场温柔的沉沦。我用“牺牲感”编织成茧,把自己困在“好妻子”“好妈妈”的人设里。半夜整理完房间的疲惫、周末打扫的孤独、争吵时咽下的委屈,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刀——我误以为痛感越深,爱就越深刻。直到镜子里的自己眼神空洞,才惊觉:当付出变成自我证明的工具,爱早已扭曲成一场道德绑架。他们责怪的声音,其实是唤醒我的钟声。婆婆总是鸡蛋里挑骨头,用她旧社会的思想不停的指责和唠叨,无理取闹都让人精疲力尽。我现在终于读懂:他人的否定,本质是对“失控感”的恐慌——当我停止扮演永动机,真正的亲情不该是“债主与欠债人”的博弈,而是彼此看见的共生。我要改变自己。把自己重新种进生命的土壤,承认有限性:洗衣机可以暂停,人为什么不能?留一小时给自己读书喝茶,比多擦十遍地更重要,建立边界感:对“你应该”的指令微笑摇头,改用“我希望”表达需求,如“我希望周末轮流做饭”,我要重构价值坐标:问自己“如果卸下所有角色,我是谁?”答案藏在少女时代的画册里、未写完的诗句中,而非油盐酱醋的账单上,真正的爱,从不需要谁跪着仰望。当我把施舍者的面具撕碎,终于触碰到生活粗糙却真实的质地——那才是清醒活着的证明。
这个世界上无论你爱谁都要先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为值得的人而活,减少期待,乐观上进,才是真正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