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曾经说:“在顺境中多做事;在逆境中多读书。”不难理解,顺境中做什么都很顺,那么就多做一些好事;逆境中,受到挫折,与其水头丧气,不如从书中寻找答案,读书可以明智,能够让你在困苦中脱离出来,从而更加从容面对接下来的路。
从2018年开始硬逼着自己读书、写作、跑步,让自己在平淡无味的生活轨迹中有一丝成就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呈现出一个更好的自己。如今回想起来,这些年读过的那些书有引人入胜的,也有寥寥草草的翻过去不知其所以然的,就当是打发时间了,但是本人爱不释手的书很多,今日就在这里逐一分享。
01《平凡的世界》《人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这两本书已在上一篇年终总结里提到了,人生就是弯弯曲曲的路线,不可能一帆风顺,但重要的是在面临困境中我们应如何面对,每个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更大的平台,孙少平兄弟是,高加林也是如此,但是留在城市里的机会除了你自身的努力外,还要靠命运的垂怜,但最后细想一下,留住还是没留住其实也没什么,它是命运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又让我们回到原点的苦笑,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平凡之路,这就是人生,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02《悉达多》(姜乙译)
这本书在我内心的份量排第一,如果有人问我推荐一本书给他,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这本,这是一本你值得去反复去读的书,当你不安时、焦虑时、迷茫时,甚至是痛苦时,翻阅它,会给你带来内心的平静与醒悟,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悉达多,这本书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悉达多从婆罗门-沙门-商人赌徒-船夫的身份变化,经历了每个人众生所经历的种种。
03《四个春天》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在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候,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却忘记了着眼于当下享受生活。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却是在贫苦的生活中还能酿造出蜂蜜一般的甜。时光缱绻,故人依在。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乡土人,都是平淡生活的缔造者。细碎平常的片段、柔软浪漫的小事,清水白菜式的记录,简单却有热力,蕴含着生活的无限张力。“温柔能带来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尽管隔着纸张,我仍可以感受到到作者的温度。
04《撒哈拉的故事》
这是我读三毛作品的第一本书,三毛的文字很真诚,很温柔,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绚丽的修辞,但让人极容易读了进去,撒哈拉故事讲述了三毛在那里的生活,所见所闻,和她的《哭泣的骆驼》遥相呼应,她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把生活过得很惬意,因为那是她前世的乡愁。
05《查令十字街84号》
什么样的书信能够坚持20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两位或者一群从未谋面的人们,通过买书卖书的形式写信,长达20年之久,其中的情愫妙不可言,这本书是温暖的,也是悲凉的,遗憾的,纪念人心在二十年书籍时光中的一场奇遇,如今这家书店还在那里,只会因这场奇遇的美好记忆而增添一份光荣色泽。
06《雪国》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代表作之一,他描述人物的内心极其细腻,甚至是变态,在我们看来很惊讶的地方,他却习以为常,这可能和日本这个另类的国家有关。《雪国》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描写凄美极致,让我感受到了“物哀”的描写手法,把书中人物的情绪化作景色变化来描述,给人内心以压迫冲击。
07《次第花开》
一本讲透佛法的书,书中的很多句子都充满了诗意与灵性,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用;如果不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我们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觉可以延长和扩大,正如书中所说,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所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执着,如果有人让我们痛苦,我们首先应该检视的是自己,可恶之人会指出我们的执着在哪里。
08《江城》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书籍有很多,《江城》绝对够打,长江沿岸的支流-乌江,而乌江边的当时小城正是涪陵,一个来这里支教的美国人,所见所闻所感,全面阐述了90年代末期中国的一角,一个温柔的旁观者,更加客观与真实,他深入到学生中,市井中,每一个角落,甚至他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涪陵只是映射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作者深邃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让人折服,但也掩盖不住作者的悲悯之心。
09《马克瓦尔多》
主人公马克瓦尔多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工人,他在生活中有着一双时时窥向生活的眼睛和一颗充满期待的内心。12个不同的故事,经历了四个春夏秋冬,他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他对认定事情的执着,发现自己小聪明而高兴,对他人的骄傲,对生活困境的乐观,这种小市民的生活,但是他热爱生活。
10《平原上的摩西》
打开书,很容易就让人投入到其中,合上书,脑海里也不停的在想书中的内容,我作为东北人,能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写得如此引人入胜,让我记住了双雪涛。读罢,慨叹命运是一张紧密的网,无人能够出走。而在面临时代的拷问时,当如何面对呢?时代只是大背景,而身处其间的人们,被碾压之后低吟,被颠覆之后哀号,却仍旧踽踽前行,不顾梦想的殇折,不禁让人感叹东北从繁荣走向落寞的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