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是1949年的影片,但内容一点也不陈旧,一点也不过时,影片中关于年龄的界定、做人的准则、如何生活都能给人以一定启发。
陈绍棠年纪轻轻,妻子就去世了,他一个人带大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儿,为了不让孩子受到继母的虐待,他一直没有再婚。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大儿子进了银行,成为了行长的乘龙快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也成了在家享福的老太爷。为了大儿子的所谓面子,他只能辞掉了小学校长的职务,在家蜗居起来,正如陈绍棠所说:“反正现在我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人家都说我好福气,其实是活受罪。”陈绍棠很反感人们喊他老太爷,他觉得自己身体好、精神好,一点也不老。大儿子说,一个人老不老,不是拿身体、精神做标准的,而是拿身份、地位来决定的。人家现在看你是个老太爷了,你就得按照老太爷的标准走,否则人家看着就不顺眼。特别好笑的是,他大儿子买了一块地,在找人看过风水后,决定给他修建陵园,并做了一个陵墓的模型给他,在他五十岁生日那天。
陈绍棠越发感觉自己的衰老,之前还能和女儿发发牢骚,后来女儿结婚生子,再也没有“闲心”顾及陈老太爷,陈绍棠成了孤独的存在。唯有他的继任校长,也是他好友的女儿敏华能理解他,反而觉得他像个孩子。其实陈绍棠就是在看到继母对年幼的敏华虐待的情景才决定不再娶。敏华理解陈绍棠,给他宽慰、支持,陈绍棠偷偷溜出家门,来学校教书,自然又得到了大儿子的训斥。
后来当一个教员想让陈绍棠做媒人向敏华求婚时,交谈中,他们才发现彼此的心意。影片中这个片段也惊到了我,直呼那个时代人际关系真的好纯粹和简单,陈绍棠回来后,那位教员问他和敏华说了吗,敏华怎么说,陈绍棠说,说了,她答应跟我结婚了。这个真的让人好意外,没有拐弯抹角,没有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反而直话直说,纯粹简单。
陈绍棠决定娶敏华,大儿子、儿媳自然不答应,二儿子不表示反对,说父亲对儿女的婚事都不反对,儿女自然没有理由反对父母,但大儿子说如果你不站在我这边,你结婚的花销我不会给你出,当时二儿子已经向他大嫂的妹妹,也就是银行家的二女儿求婚,大哥已经答应他的婚事的所有花费由他承担。为了自己的婚事,二儿子马上倒戈,拦路质问父亲,为什么要在现在结婚。大儿子下了最后通牒:一、如果父亲和敏华结婚,他不承担任何费用;二、如果他们结婚,不能住进他的别墅,他们没有居住的地方;三、他会知会学校董事长,也就是银行行长,他的岳父,撤掉敏华校长的职务。
影片中,敏华的角色很值得称道,他说别说不让我住进别墅,就是让我住进去,我也不会去住的。不让她担任校长,她可以和陈绍棠再创办一个学校。无意中,陈绍棠发现了他大儿子给自己修建的陵园,敏华说,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他们决定在这里盖几间平房,并在这里招收学生,重新创办学校,开学时,学生人数和他第一次创办学校的时候人数一样,都是12个。
就这样,他们在陵园开启了他们的美好生活。陈少棠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我觉得我的生命刚开始,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这部电影距今已经84年,但他的一些理念仍不过时,特别是敏华这个角色,她的言论很有穿透力,富有哲理味道。如:
——其实你真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像你这样的年龄,学问有了,经验也够了,正是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是不好好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我老觉得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宝贵的是中年。
——难道我还能叫你跟我结婚吗?——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一直希望有这么一天。
——难道我这个人还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你可爱的地方很多,你自己没发现罢了。
——她是一个没知识的女人,她的话怎么能听呢?——不单是她一个人呀,所有家里的人全都反对我们,他们说我们结婚的那一天,他们全体不来参加婚礼。——他们不来,你就觉得可耻吗?你错了,可耻的是他们自己。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而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
——打破旧的,才能创造新的。
这部影片名为哀乐中年,除了对步入中年的人们有一定启发外,对于年轻人,也有一定启示,那就是对照影片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是不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