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选自《诗经·邶风·燕燕》
燕池二字源自古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看似浅俗,然细细品来,诗情画意,盎然于心。古时远嫁他乡的姑娘,不仅温慧淑慎,亦有千种愁绪,万般豪情,化作今世燕郎,漫品人生,继续吟唱。
01
剑胆琴心·曲自成诗
网上关于燕池的文字不多,唯有她自己的寥寥几许微博,记录下慢条斯理的点滴生活。她微博的简介是这样一句文字:写字作曲,雕木刻石,沉默也富足。她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歌手,兼曲作人。粉丝爱称其为“燕郎”。
她偶尔会举办小型的演唱会,出现在地方的音乐节,坐在舞台的中央,长发垂肩,抚琴吟唱。
“沧桑中独自向前行,说要好好活;但再忙碌也解不了爱的渴;遇见了就不说值得、不值得,擦肩后就成全彼此,做过客。”《人海》是燕池的所有歌曲中知名度较高的,歌手陈粒为其和声,钢琴韵词,浅浅吟唱,像是向缘客倾诉,又像是一段人生的注脚,更是对一份感情的不结,不解,不舍。
“冬夜太短,美梦太长;暮色化为青鸟,低空徜徉。早风湿漉,日影模糊;溪水愈加踟蹰,凝冰止步。”一曲《冬夜》,一幅画卷,一份清愁,画中的景,如此静,皆是情;曲中的词,自成韵,已为诗。钢琴与角铃的空灵,管乐与弦乐的绵长,彼此搅扰,纠结之思跃然耳际。静中有动,动在静中。
“客从何处来,客往何处去;转身即是远方,前路亦是故乡。”笑问《客从何处来》,为何忧心忡忡、满腹烦忧,是否你也像“我”一样,感怀人情冷暖、人世苍茫。无意间,把远方视作故乡,路人似乎比朋友更让我心安,这错位的人生,这绝情的觉解。歌曲只是浅浅一点,然而意蕴悠长。
燕池的歌曲大都由她本人谱曲,然而很少作词,不是她不善抒怀,而只是吝啬文字。当然,吝啬二字在此不是贬低,而是赞赏她的谦卑之态。她为李白的《将进酒》、李贺的《苦昼短》、木心的《从前慢》谱曲,或豪放,或洒脱,或怀旧……无不是为凸显原诗的本意与情思,选择属性相配的乐器,搭建适合的曲式。斟词酌句,细心雕琢。
燕池的歌曲颇具古韵遗风,婉转绵长,词即是诗,词曲交叠,刚柔相济,有情致,亦有胆识,歌如其人,吟出一份洒脱,秉持一份真性情。
02
雕木刻石·木石有声
梁实秋先生曾说,“闲暇处才是人生。”闲暇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消磨时光,重在与自己相处。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燕池选择的是雕木刻石。
在匠人眼中,木石都是有生命的,具有鲜活的质感。雕琢意味着重塑。雕木刻石,犹如养育与教育自己的孩子,琢之为成器。因此,雕刻的过程,是耐心、诚心与感恩心交集化一、彼此融合的过程,同样也是匠人沉醉其中、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过程。
一块上好的木石材料是不可多得的,匠人通常会将其视若珍宝,用心感受它,体悟它。雕刻须慢功夫,每一刀都需要考量,毕竟深浅自有其道。匠人需沉下心,慢慢来,仔细琢磨木石中的洞天。
匠人赋予木石生命,使其成为艺术品;木石承载匠人所托,替其抒怀表意。
匠人雕木刻石,可以修身养性,体悟到木石中的洞天世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味。燕池亦然,并将这种态度和品味,赋予歌中。
03
安之若素·岁月静好
现实中的燕池处事低调。网上搜索关于她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演出信息。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别建百科”。
低调的人往往精神富足,不愿被外界打扰,活在由丰盛的自己创造出的适宜的圈子里、生活中。那么,唯愿燕郎永远与富足相伴,活出自己想要的、独属于自己的未来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