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对话,是这样的:一名记者看见农村的一个正在放羊的小孩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小孩回答说:“放羊!”“羊儿喂大了干什么?”“卖钱!”“有了卖羊儿的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小孩!”“生小孩将来干什么?”“放羊!” 相信这个小孩的父母如果遇到记者,对话的内容应该如出一辙。因为从孩子身上能看出父母的理想,不论它远大还是短浅。但是父母真的有权力,给孩子规定他们的未来吗,或者在这个计划的背后隐藏了父母什么样的心理。他们担心孩子跳出这个框框,再也无法有力控制;抑或他们还有些心愿未达成,需要孩子延续自己的生命,帮他们实现自己曾经触不可及的梦想。这在我看来都是自私的表现。 诗人纪伯伦曾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的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昨天看一档综艺节目,辩论一个主题,不生孩子到底有没有错。有正方,有反方,其实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句话戳中了我,好像是蔡康永说的,大意是不论要不要孩子,我们都应该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勇敢完善自己的人生,当然能做到不悔此生最好。当某天走到生命的尽头,回头想想这辈子不枉来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