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北非洲那一抹魅影(三)

马拉喀什的大俗大雅

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虽处于沙漠边缘,却是满城的陶土红建筑掩映在绿树中,被称红色之城。据说,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每年却有不计其数的欧洲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他们大概也和我一样,被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大俗和大雅所征服。

城市中的杰马·埃勒·夫纳广场,是一个越到晚上越热闹的地方,号称不眠广场。傍晚时分,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川流不息,寻找、分享一样样好玩好吃的东西。

广场上有各种露天表演,包括杂技和耍蛇;做买卖有安安静静摆好地摊的,也有大声叫卖招揽顾客的;有给人手上画图纹的,也有给人算命的;有卖面食、卖茶点的大排档,也有卖鲜榨橙汁、水煮蜗牛的大型流动车。人群中有白种人、黑种人,还有棕色的、黄色的;有穿阿拉伯长袍的,也有穿短裤背心的;有推车的,闲逛的,坐马车的,巡逻的,还有待在周边酒店饭店楼上平台吃饭、观景的,总之,各色人种,各种小买卖,各种民间艺术在这里你推我攘,互相为景观和背景。广场不现代,也不豪华,吸引人的就是弥漫其中浓浓、俗俗的摩洛哥市井气。

中国过去的老北京天桥,老上海城隍庙等大概也有点这个意思吧。

在摩洛哥旅游,喝水是必须花钱买的,在酒店里也是如此,而上厕所倒是都免费的,而且很干净。只有在这个广场,上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厕所,还没有抽水设备,要了我10个迪拉姆,相当8块人民币。还有,要想对着那些杂耍的蹭拍张照片,门都没有,必须起码给20个迪拉姆,偷拍被逮着就有大麻烦。谁让你们都要来,这里就是牛得可以。

如果说在这座不眠广场上经历的是马拉喀什的大俗,那么,另一处私人花园则用大雅惊倒了我们。花园的已故主人是名震时尚界的法国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

花园的门口除了浓密的绿藤绿叶外毫无张扬之处,而一跨进里面,别有一番惊艳,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典雅与美艳的交织。

不大也不小的花园种植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其中还有中国的竹子。这些植物全都滋养得壮壮硕硕,肥肥厚厚,绿荫浓浓,花色艳艳。与众不同的是,花园中的人工涂抹色彩十分浓烈,与绿色植物组合在一起,使景观环境大放异彩。

我们看到,深深浅浅的植物绿色构成花园的基色;怒放的三角梅染红了花园的一角;一个个半米高的大花盆,除了陶土红色的,还有被涂成纯度很高的黄色和蓝色,用色显得极其夸张大胆。花园里的小路全被刷上了绛红色油漆,弯弯曲曲延伸着,我们就像走在红地毯上;转眼看见前面掩藏在绿茵中的建筑物露出纯蓝色的一角,也极其明艳,该建筑现如今成了大师圣罗兰的作品陈列室,还有书店和卖品部,陈列品和卖品件件高贵典雅华美,恰似给花园落下点睛之笔。整个花园像似将室内设计的手法用于了室外的环境布置,让整个花园充满了犹如室内的精致感和美艳感。这一切都不由分说地俘获了每一个人的心。

花园的原创主人是法国画家雅克·马若雷勒,1924年,他开始建造这个花园,人们称花园的创意超过了他的画作。他将纯蓝色大量地运用在花园的建筑立面和陶制大花盆上,十分夺人眼目,人们就把这种蓝色称为“马若雷勒蓝”,有人甚至称其为妖冶的色彩。回中国后,敏感地注意到,上海也有很多公共地方用到与这类似的蓝色,却引不起任何刺激。想来色彩本无高下优劣,就看处在怎样的环境中了。

雅克·马若雷勒去世后,伊夫·圣罗兰买下了花园。据说,圣罗兰身前经常来与花园默默对话,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2008年,伊夫·圣罗兰在巴黎家中逝世。他的骨灰埋在花园一角。来到大师身前的花园,我们仿佛也与脱俗的高雅情趣接近了些。

�����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它被誉为"北非花园" 它被《孤独星球》评为十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它是进入撒哈拉游玩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它是一个让人牵挂...
    流浪的毛毛阅读 606评论 2 8
  • 2017年6月,在拖延症发作N次之后,终于开始了摩洛哥之旅。 本次出游选择了跟团,因为英语太烂,更重要的是当地官方...
    我不是蔫蔫阅读 1,044评论 0 1
  • 像在Linckia海星客这样有着开放工位以及独立办公间出租的联合办公空间里的哪些创业者们,起步阶段是最劳心劳神的,...
    skyjun阅读 179评论 1 1
  • 1、《花千骨》Fresh果果 与看过的其他类型的小说数量相比,对仙侠玄幻类的小说涉猎非常少,有印象的只有《华胥引》...
    lulufly阅读 330评论 1 2
  • 网文圈这两天很是血雨腥风,几位大腕彻底撕破了文人惯常维持的平静面皮,剑拔弩张的气势和她们笔下的宫斗不逞多让。 起因...
    文化咖阅读 1,297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