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元宵节,吃过饭我到唐冶公园散步。我非常喜欢环绕着这个公园一圈圈地走路,原因之一是在沿途中,过一百米就会发现一个牌子提示行人已经完成了多远的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这种指示牌很能激发一个人不断往前行走的欲望,让人很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前方的道路并不是非常遥远。在往大里说,这就是把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日积月累,当初的大目标也较大概率能实现。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熟悉的故事。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目标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其实,做任何事就如同走路,如果我们善于分解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分阶段、分步骤来实现,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