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印象:施家洋房

      与其它苏浙地区的古镇一样,黎里镇都是传统样式的民居。青瓦灰墙,雕砖门楼,木质楼阁,在这里比比皆是。

      施家洋房却是一个例外!

      位于老街西侧的北栅西岸路32号的施家洋房,其样式完全是对传统民居革命性的颠覆。

      从大门外的保护牌上得知,施家花园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共三进。沿街大门前一对四方细磨石子门柱,铸铁大门已失。第一进二层,清水红砖水泥嵌缝墙体,西洋式水泥细磨石子门楼,上标“1929”,房内铺西洋花卉地砖。后天井有石门楼一座。第二进二层楼房,主体阔14.5米,进深6.6米,由天井南北厢楼与第一进连通,构成走马堂楼。第三进平屋,上部水泥天桥与第二进连通。

      初看施家洋房,给我的印象,这是当年房子的主人在古镇盖起的西式洋房。但是,走进去一看,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原来,除了朝外的墙体,还有两道水泥细磨石子门楼外,其实,施家洋房不过是穿了件西装的传统民居,里面依旧是中式格局。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看来,房子的主人当年是受到了西式洋房的影响,在古镇标新立异,但又不愿意舍弃掉传统,或者是房子的设计及建造者还不太懂得西式洋房内部的构造,建起了这幢亦中亦西的房子。这倒也形成了古镇上的一个看点。

      从最外面的水泥细磨石子门楼看,“1929”清晰可辨,其下端的花卉装饰图案已经缺失了,估计是人为铲除掉了的。再下端门额上应该有字,但也已经缺失掉了,仅存下一框空白。

      正门被一防盗门封住。看来这道门很久没有开启了,要想进入,就要走左边的侧门。

      走出侧门,就是一个天井。天井里的石门楼也是西式,门额上原有的文字也没有了,依稀可辨出“灭资兴无”四个大字。这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杰作”。穿过这个石门楼,这里就与其它传统老民居无异了。

      如今,施家洋房里仍然有人居住,而且还不止是一户人家。我的二堂姐告诉我,她有同学就曾住在里面。

北栅西岸路32号的施家洋房  
保护铭牌
西式的外衣
西式门楼
天井里的石门楼
天井里的石门楼
依稀可辨出“灭资兴无”
站在石门楼回望,西洋外表的楼房里侧是中式样式  
从天井里的石门楼进去,完全是传统样式的民居



2013-03-09 10:20:44

阅读(590)| 评论(2) 


评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