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门无中生有的手艺(二)

上一篇文章我们来说了,写作是训练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从打磨自己使用的概念开始

写作如果是搭房子,遣词造句就是添砖加瓦的基础能力。中文里面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大部分人都没有定义清楚,就开始写了。

这篇文章来重新梳理一下写作的语言元素的定义。

名词性成分是用来支撑你能感知的某个角落或者事物的词汇,管它说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动词性成分是用来表示某个角落具体到行为或者动作的。

形容词性成分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

副词性成分如果修饰动词,和上面所说形容词性成分的作用一样,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但是如果副词性成分修饰的是形容词性成分,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

这么说,话说很抽象的。

我们拿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找几根带颜色的笔,把里面所有名词都圈出来,实物名词用一个颜色,抽象名词用另外一个颜色,一般来说,抽象名词是比实物名词少的,比如因果关系、幸福快乐等等。(如果抽象名词比例过高,此人可能是个精神病患者,因为他完全感受不到真实世界~自行脑补…)

所以我们在看他人的文章的时候,其实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信息,不要错过大量的事实。

如果我们把他人的文章中名词前后的形容词圈出来,突然之间,你会感觉到就像跳入了对方的脑子里,看到他对周遭世界的感知。有些人的世界几乎是灰白的;因为他们好像感知的事物完全没有特别的感知,就算有,也是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的感知。

而另外一些人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晴朗的天空可能不仅仅是蓝色的,还是那天晴朗的就像空气一样稀薄,给人飘在天上的错觉。

人和人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人和人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你能看到这样的句子,“这是极为简单却又常常被忽视了的原因。”在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抽象名词“原因”,然后作者对这个抽象名词的感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极为简单的”;另外一方面是“常常被忽视的。”

也就是说,作者不仅能对这个抽象名词有感知,还有一个以上的感知。甚至是两个貌似对立的感知。

虽然这些地方简单细节的像不必要存在一样,但我们可以打开另外一种视角,去感知别人的世界,有的人世界是空荡荡的,有的人世界拥挤不堪的;有的人世界是一马平川的;有的人的世界是错落有致的;有的人的世界是黑白的;有的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有的人的世界是3D的甚至是世界的。

文字是被赋予意义的。

我们放诸之感知和思考,我们过去的经历和积累就会起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