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八月,有人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快递到我手中。那时我只读了开头二三十页,便让它在书架上静静待了四年。直到今年七月,先是刷到刘思毅的朋友圈——他说最近有五个人推荐这本书,称其为“人生奇书”,而他和我一样,多年前也曾浅尝辄止,没能读进去。没过多久,另一位朋友组织了小范围读书会,连续三个清晨六点,用一小时细细品读这本书。我带着“尚未开卷”的空白参加,却在结束后一口气读完了全书。这些触动心底的感悟,想记录下来分享给你:若你因这寥寥数语翻开它,终有所获,便是双倍的欢喜。
不剧透过多情节,只说那些击中我的瞬间。书中的牧羊少年和所有人一样怀揣梦想,但不同的是,他真的踏上了追逐之路,从未放弃。现实里,太多人从未迈出第一步,有人启程后却在考验中停步,终究没能抵达终点。
仔细想来,追逐梦想需要代价,放弃梦想选择苟且,同样要付出代价。害怕痛苦的煎熬,其实比痛苦本身更磨人。但没有一颗追梦的心会真正感到痛苦——每一刻奔赴的路上,都是与天地同行、与初心相伴,心生欢喜,便演无畏。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既有外在的无形规则,更有内在的人性弱点:自卑、虚荣、执念,层层缠绕。可外在的改变,从来始于内心的觉醒。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不同学说争论着“何者为第一性”,而中国传统哲学更重实践中的融合。或许教员的矛盾论与实践论早已给出答案:无论何种认知,终究要落在“实践”二字上,它是检验一切的标尺。
曾有人对我说:“真经就是真正的经历。”尼采也说“对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早晚会失去它”。是啊,你是带着“倒霉蛋”的焦虑审视世界,还是以“冒险家”的热忱观察世界?答案藏在每一次选择里。
创业也好,追梦也罢,最让人却步的或许是“付出一切却一无所获”的可能。可我们本就赤手空拳来到这世间,不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用整个生命的价值体系,与世界交换吗?那些交换来的,叫做“印证”——印证初心未改,印证勇气未减,我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合上书时忽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为一本书这样激动过了。原来有些故事,真的会在恰好的时刻,为你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