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被驯化的大脑》

驯化是在可接受的行为范围之内,人类之间协调、合作和共同生活的相关技能。通常我们所指的驯化,一般指人类驯化家禽和农作物等。其实人类在驯化别的生物和大自然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自我驯化,驯化我们的大脑,使得人更适应于进行群体生活,只不过有的人是主动驯化自己,有的人是被动被驯化。

主动驯化当下最流行的应该是“刻意练习”、“10000小时理论”、“微习惯”和“XX天习惯培养”了。

而被动驯化,在《人类简史》中有一个颠覆人们观念的观点:小麦驯服了人类。一万年前智人开始放弃狩猎和采集,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来培育小麦。小麦照顾起来,处处麻烦。

  • 第一,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所以要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
  • 第二,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要在烈日下整天除草。
  • 第三,小麦会得病,所以要帮忙驱虫防病。
  • 第四,小麦完全无力抵抗蝗虫或者兔子,所以农民又不得不守卫保护。
  • 最后,小麦会渴会饿。所以要大老远把水引来,为它止渴;收集动物粪便,用来滋养土地。

当时智人适应的活动是爬爬果树、追追瞪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推、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腰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新的农业活动需要大把时间,所以,人类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小麦驯化了我们。

在将来不久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大脑会被如何驯化?我们要如何主动驯化适应人工智能,而又是如何被动驯化的呢?

我想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驯化原则是:向人工智能提供策略和方向、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驯化。为人工智能提供策略和方向这个好理解,但是要做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太难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除了拉撒睡需要人自己做之外,其它人工智能都能帮助实现,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目前我还真没有想到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如何被动驯化的呢?人工智能几乎能解决我们生活上的所有问题,慢慢地,人类成了人工智能圈养起来的动物,有点像我们现在圈养家禽一样。“家禽”的节奏就是按时吃喝,想睡就睡。那时候我们会被驯化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傻、越来没有存在感吗......

那时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是不是有点太悲观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最近能坚持更新的只有每周回顾了,然而并没有什么不好。 第一,至少还是有得说,有得写,有东西更新的。 第二,如果...
    SusanLiu阅读 228评论 0 1
  • 我可能不知道你的名字,我可能今生无缘与你相见,但你却长存我心。 坟下人:嗨,小伙子好久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坟上人...
    逍郭阅读 433评论 0 1
  • 伏暑喜凉风, 驱车夕阳照。 青禾男子雄, 海底热情妙。 向日葵花红, 相逢添一笑。 归途静息言, 喜悦举身眺 。
    飞雪姐姐阅读 129评论 2 4
  • 王祥颐10月份第八次读书打卡,我读的书是《吹小号天鹅》我读了172页到184页,我喜欢句子是:一个月一个里明朗的日...
    祥颐阅读 2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