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月光

  本文章参加简书官方有奖征文「中秋赏月大会」。

      夜市开了以后,晚上散步的人都往夜市方向走,平素常走的这一条路显得安静了,我正好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胡思乱想,不远处有声音由远而近,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听见一个声音在念着:“月亮地儿,明光光,开开大门洗衣裳”,然后就是稚嫩的童声跟着:“月亮地儿,明光光,开开大门洗衣裳”,我猜这一定是一对祖孙,回头一看,果不其然,只见奶奶骑着三轮车拉着小孙子从我身边过去,奶奶和小孙子还在继续念道:洗得白,洗得亮……。这首熟悉的童谣,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也是这个时节,已经入秋了,在月亮地儿里,老妈把捶布石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布石在月亮底下发着光,伴着月亮光,老妈均匀地挥着棒槌,捶打着浆洗过的粗布,多少年了,我好象还可以依稀听到那声音,在安静的月光里,有节奏地响着。长大之后,当我读到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时候,突然就想到老妈捶布的声音了,我不知道那唐时的捣衣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或许也有捶布声杂然其间吧。

      月亮地儿,明光光,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村子里的月光怎么那么亮,真的是明光光,我也想起来许多月亮地儿里的往事,每当秋天庄稼都熟了,从地里把玉米收回家,就堆在家里的院子里,晚上的时候,就趁着明光光的月亮地儿,一家人坐在玉米堆前包玉米皮,秋天的夜晚风已经凉了,老妈有时候会把棉袄找出来让我们披上,那时候的月亮怎么那么亮。

      月亮地儿的故事还有好多呢,我还想起来,我小时候,经常住姥姥家,在有月亮光的晚上,姥姥就吹了灯,因为灯油也是要省着用的,于是我们就坐在月亮光里,姥姥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的事,还给我们猜谜语,我现在还记得姥姥让我猜的花生的谜语,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我记那时候我还小,就一气瞎猜,最后都要缠着姥姥告诉我谜底。我现在怎么就记得这一个了,那时候可是天天都猜谜语的。姥姥讲的最多的是日本鬼子来村子里来扫荡的事情,姥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生人,是从兵荒马乱的时代过来的人,姥姥的记性好,讲得也非常形象,日本鬼子要来的时候,村子里的民兵是要给村子里的人们报信,信号就是打一两声枪,姥姥的故事通常是以咣咣的枪响来开头,咣咣枪又响了,姥姥就抱着一个孩子,拉着一个孩子跑出村子,有时候要跑到外村,有时候要躲到地圁子里,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往事还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月亮好的晚上,我经常就想起来。

    儿时的月光,又柔又细,这些年了,它依然保留在我的心底,时不时地照亮我的心境,这些年了,月亮没有变,还是它,它一如从前,还是嫦娥的脸吧,可是,我却很少见那到那么亮的白月光了,我想是城里夜晚灯太多了,妨碍月亮光了,或许,是我感受月光的心不再是从前的那一颗了。


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