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完美”

        一日晚饭后,孩子正在完成他的兴趣班作业,要剪一些小图标粘贴在纸上。他不小心剪坏了一个,楞楞地看着我。我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粘好。”然后去拿了透明胶过来补。补好后,明显感觉他再次去剪的时候有些不耐烦和不自信,他突然把东西递给我说:“妈妈你帮我剪吧。”

        我克制住了想要帮他的冲动,淡淡地看着他说:“这是宝贝儿自己的作业呀,需要你自己去完成。你如果觉得有些边角剪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先尽力去做,能做成什么样都是你努力的结果。”虽然有些不情愿,他还是耐着性子自己把作业完成了。

        或许很多人会想要帮着孩子把边角进行适当地修整,让图标看上去更精致一些。但我并没有去帮他完成这一“完美”的步骤,孩子目前年龄还小,能力是有限的,他只要能够发挥自己最大潜力完成作业,在我看来就已经“完美”了。 

        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完美情结,总觉得有点瑕疵心里会膈应得慌。在养育孩子上也会情不自禁走上趋于完美这条道路,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好呀,自己的孩子怎么哪哪都不行。首先,完美就是一件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在做父母这件事情上,完美情结不仅会给自己造成莫须有的压力和焦虑,还会给孩子传达一种“他不行、他没有能力”的消极观念。

        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辈,总爱眼瞅着跟小区或者学校的其他孩子比较,说自己的孩子哪里不好。有一次晚饭中,孩子外婆又在唠叨今天入园体验生活中看到的孩子的种种不好。我没有反驳,只是微笑着说道:“妈,那你有看到他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么?也跟我们说说。”孩子外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肯定有做的好的地方嘛,比如什么什么。”是呀,如果不经我提醒,也许她这次入园体验留下的全是孩子的缺点。但是没有人全是缺点,为什么我们老是去盯着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呢?

        这也许来源于我们的一种谬论-----越是鼓励孩子的优点,他越会飘飘然,而当他得意之时我们及时鞭策他、警醒他,才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和引导。于是,我们每天嘴里念叨的都是孩子的缺点,但是当孩子作出良好行为时,我们又吝啬给予适时的鼓励。正如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所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我们的这种谬论往往带来的是反面的结果和恶性循环。我们越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而是每天念叨缺点,他越会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没有一点优点可言。试问,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怎么可能去勇于尝试并作出良好的行为呢?

        弱化孩子的缺点不代表我们不去理睬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说,我们应该用正向引导的方法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对孩子的指责上,这样才能教会孩子有用的人生技能和品格。而当孩子作出良好行为适时进行鼓励,才能强化孩子的优良行为,以增强他的自我认同感和合作能力。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面对成长过程中种种未知的挑战和挫折。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良性循环。

        接纳不完美的完美,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信任和肯定。放弃绝对的完美,也是放过我们自己和孩子、放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焦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读了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全书分别从自身修养、亲密关系、和孩子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结合她自己的经...
    林多多1995阅读 3,785评论 0 3
  • #98 最近又翻译了一篇文章,本来最近很忙都没有时间当志愿者给公众号翻译了,但是阴差阳错接了任务,就挤时间出来翻译...
    花花骚年阅读 3,283评论 1 1
  • 我喜欢美剧《我们这一天》是我一辈子也不能想的如此透彻,拥有如此不完美的完美人生。 看这个视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
    尔朵记阅读 3,584评论 0 2
  • 【我是笑笑,这是我的第19篇原创文章,第十二篇教学日记。】 今天的早自读,轮到第三位领读员(35号)是...
    笑笑0201阅读 3,644评论 5 21
  • 这里是我最后一块秘密基地 如今 我也想带你来 我很需要你
    西凋阅读 9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