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和志协的小伙伴们一起去了一家市区幸福院,也就是一所公办的敬老院,里面大约住了16位老人年龄最大的是96岁的老奶奶。大部分七八十岁左右,她(他)们质朴、善良,却在那里孤单的度过余生。
去的时候有点早,很多老人不在,都出去散步了,只有少数几位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还在那里,等了一会,陆续有几位老人回来了,同学们表演了太极拳,虽然时间短,还是挺不错的。最棒的莫过于一位学长弹的吉他了,第一首歌――《当你老了》,开场白时他说不仅是唱给老人听的,更是唱给自己听的,听完他的弹唱,不知道老人们是否听懂了,但他们都鼓掌了,我们的心里也产生了波澜。
后来分发水果,每人一份,我和一位女生负责的是那位高寿的96岁的老奶奶,送给她水果时,她让我们自己吃,给她佩戴中国结,过于激动,一个劲的问我们是不是送给她了。
刚开始时,还觉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说些什么,她坐在小板凳上,我和那个女生就蹲在她面前,聊些琐事。她说了自己的年龄、名字、家的名字及方向。她几次提到自己的家,娘家,还有那些邻居,说些抹起了眼泪,女生从包里拿出纸巾给她擦泪,她无论如何也不要,说太贵了,都是花钱买的,让我们自己留着用。
她看我们蹲得辛苦,就让我们去她的屋子里,坐到她的床上,我们说扶着她去,她坚持自己推着轮椅,走回去。由于腿脚不便,去年还能下楼的她,今年只能呆在楼上,通过窗口往外看,望着家的方向。由于城市农村改造,她离开了家,失去了家,见不到老邻居,临床的老伙计平时虽然不和,但她离开了,没人陪她了,还是时时想念,现在只剩她一人独居在那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下楼回去看看那座补偿给她的第12层的楼房。
她在这里反复说了她的女儿,经常来看她,每隔三两天就来,给她洗洗衣服,送鸡蛋,买水果,买新衣服。她说,孝敬就是这样,我知足了,说起来她也是挺开心。
聊的熟了,她说了很多,包括在这里的生活。整体来讲,并不是太好,虽说有人照顾,到更多的还是独立自主,还是想着回家。她不能吃肉,不能吃凉的,只能吃点鸡蛋,还得放到热汤里温一下,不爱吃面条,每次能吃一个馒头,晚上没睡着过觉,只是在中午睡一会儿。我们在那里劝她不要想太多,该吃就吃,怎么快乐怎么生活,想想那些开心的。
这时,她给我们看了她的零食――冰糖,她非让我们尝尝,盛情难却,就每人吃了一块,她还让我们吃她的鸡蛋,我们劝她说吃过饭了,让她留着晚上吃。
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并不是太聋,心里也明白,要走的时候,想和她合影,她说只让拍了一次,她不喜欢拍照。我们给她挥手再见时,她让我们赶紧走,别耽误了回学校,后来我们说,以后有机会再来看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来,又能来几次呢?
真的要走时,我特别想回去再看她一眼,室友说走吧,更多的是不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趁着年轻,多一些节俭,多一份孝心,多一点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