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感知的开始,便会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向往和归近,心里有新鲜感,好奇感。身边的天空大地,山水草木,花鸟虫鱼,诸色异人,都想看遍看透。日子常了,还想着看外边的那些是不是和身边的有什么异同。感知是有张力和兴趣的,有一种力量在牵扯着你前往探个究竟。
后来,接触到文字。便会远离那些实在的东西,大多只有只会在写意写实的文字里,去感知感觉世界中它们的存在,大多是因了人的感情好恶而改变了的一种存在,有时清晰,有时混沌,有时直接,有时曲折。这时好多存在,都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存在。
再最后,远离了文字,又重新回到世界中,去重新接触原来世界中的它们,已变得无动于衷,毫无情趣可言了。那些原先的存在,及在后文字里被虚化的存在,统统都变得很难接近了,变得陌生而不入心了,是一种舍弃和忘却。而置于内心的是一种自我的固化的世界,常常在无聊时,被翻捡拿来,认知并回忆,生出自己的情感,冠以美好和善恶的标签。再者也很少有心情去看身边和外边的世界,这也不是一种懒及老去的内心心理,因为这在个人看来,去与不去都一样,内心置列的和身边身外的存在大同小异。年少,在世界和文字里认知感触世界,年老,在内心翻阅世界和文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