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们将一一实解:
听声而闻音:真正的闻性,是回旋而延伸的也就是空旷而遍满的。譬如:当外界声起,声有生灭,觉者为寂。当你在禅坐中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声音是有生灭的,但是,声音背后的闻性,却是空旷而遍满的。这种闻性,空旷而延伸,无形而无相。听者寂然,闻者寂净。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每一念皆是生灭的,但是念的背后却空旷而寂然,安泰而遍满。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这个“背后”指的是觉的恒常明净,相续显现。所以,当声起则闻性具足,生灭则闻性不灭。如此周遍法界,恒常显现,毕竟平等,圆满寂灭。如此通达后,您就会发现,在起初不识闻性的前提下,在禅坐中听到声音,以为生灭,不再住造。但是当你通达闻性后,您就会发现原来一切声响,皆是菩提妙明中物,毕竟圆妙,大用无碍。此时,您就会处于:听而不听,闻而不闻的,禅定状态。这时,随取一声遍满圆通。随现一音,毕竟圆寂。如此禅坐,修者洒脱,坐者安然。为什么?出即是入,入即是出。出时即入时,入时即出时。刹那相续刹那圆融。平等出入,无有差别,即圆通性,也名闻性十足。




触离而觉遍:离合生灭,为触相故。若能在禅坐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离时,觉寂然,触时,觉遍满。遍满之觉,非遍满相,而是觉性不灭。寂然之觉,非寂然相,而是觉性不生。不生则寂,不灭则遍。此为触性周遍法界,平等显现。若再继续深入禅定,不难发现,原来离合二相,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唯觉圆运故。若能通达此触性,则离与合,必定圆妙,平等显现,也无显现者。为什么?离相,性遍故,非在离与合妄生妙故!

意生而知寂:意有妄别,感知而现。因知所知,因觉所觉,了不可得。若能在禅坐中仔细觉察,不难发现,意本不生,妄者自造分别诸境以为有实。若能远离意觉分别,则意性不灭,妙用现前,平等流露。为什么?离此生灭二相,本生圆照,本灭寂行故!若能继续深入禅定,不难发现,意本寂,空相性。生灭二相毕竟不有,唯觉朗然明照,周边意界,平等无相。此时,修持者于此妄别,若离别相,则妄性即佛性亦。为什么?无缘之相,不生万法。离此无缘,相分不生,即万法周圆,非相非缘。所以,我佛正法,非因缘生、非因缘灭,非因缘有。何故?法性寂灭,毕竟性故。
作为一个时常禅定者,尤其是深入佛陀禅定的,正修行人,也必定明白这六大觉识皆通一性,唯一性现,平等无二。譬如:闻性遍满,非入非出。离此,出入二相,则出入之性,即圆通智。为什么?波浪非水,因相非性故。离此相别,波浪即水,其性无二。若能离波浪与水之二相,其性毕竟不生,亦毕竟不灭。如此圆达,则一切声响皆是妙用,于此妙用,平等入寂,则是大音无声,闻性之德!
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修道人,或如实学佛者,不好好修行,不时常禅坐,不深入佛陀大寂禅性,你认为你所明白的一切,是哪门子的明白?你的所谓明白恐怕正是你生死障道之业,还一无所知。这些所谓的明白人,也终究死在自我的知见当中,成为这些知见戏弄的傀儡,终不得自在。所以,靠鼓吹、卖弄、模仿、炫耀来学佛或修行,你的一生甚至你的无量劫,皆在愚痴中演绎自己恶业的果报,我们称这些人为可怜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