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你重视了吗

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交,而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小朋友的社交能力

父母的行为、态度以及社交观念,也会对小朋友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们总是对孩子身上“听话”、“懂事”、“大方”、“乖巧”等标签有着迷之向往

但却从未让孩子去学着认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独立意识也很难得到培养

当然,这和父母的性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老好人”这个词我想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褒义词了

这是一个人缺乏原则性的表现,也是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一种心理

相信很多人都有会这样的体会,自身极度敏感,待人处事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别人,每次想做一件事情都要瞻前顾后,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孰不知,常常为了取悦别人,从而委屈了自己。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

就如同慕颜歌的书名一样,越是善良的人,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是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智慧,在这个趋利时代宣扬另一种正能量。

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小朋友的过程中,应该多以其自身的感受为出发点

不要盲从于那些已经被定义了的标签,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小朋友去在意别人的评价

“本宝宝有话说!”

难道没有了那些标签,我就不能开心快乐地成长了吗

不!我会更开心!

我不用为了得到一句夸奖,而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

我不用为了得到一句夸奖,而对那些个叔叔阿姨挨个问好;

我不用为了得到一句夸奖,而被要求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

...... ......

我不用为了讨好你们,可以更加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还没有做好进入成人世界的准备,我很享受幼儿时期的简单和纯真


“ 人,本就应该是自私的 ”

我们总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他人身上

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评价你,本质上取决于你自身的个人价值

更多的去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别人

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也不会影响我们做一个好人

更何况你是不是一个”好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唯一能评判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的,是我们心中的那根道德准绳


请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活成他想要做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委屈自己去做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人。因为他天真烂漫的样子,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一束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