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杂谈

最近在看《王阳明传》,里面谈到了很多王阳明的心学理念,也谈到了他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了。

从最早的立志成为圣人开始,他就在不断地探索追求圣人的道路。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佛老之学,都曾经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成为他钻研的方向。但是最终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逃脱红尘,都没有让他获得满意的答案。

一直要等到他在贵阳的龙场驿站才终于悟出了圣人不假外求,心即理、心外无物,吾性自足的道理。

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又教导民众,为了找到我们这棵被尘世的障碍遮蔽了的心灵,需要践行知行合一的方法。

例如:我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但是如果这个知不能去指导我们的行的话,那么就不能称为知行合一,我们就不是真的知道孝敬父母的道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

从王阳明一生的经历来看,让他能够获得如此大成就的一个很大优势是他喜欢讲学。走到哪,他讲到哪。

甚至是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他还在哪里建立起了一个贵阳书院。他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也讲过学。

正是因为一次次的讲学,他才能他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包括很多的知识青年和达官贵人。一方面是让他们都受到了心学的洗礼,另一方面也是帮助王阳明在讲学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了他的理论,并且让他的理论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500年后的我们,如果真的能够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我觉得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很多的时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痛苦,就是言行不一,知行相悖。

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颗善良的种子,只要我们听从内心的指引,践行良知的行为,那么我们就是圣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