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意思就是说:
有弟子请教先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夫子在川上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感慨到:“这水啊,往者既过,来者复续,无穷无尽,无止无歇,无论白天黑夜,都不会停下”),是不是在描述我们的心性是活泼泼的?
先生回答到:是这个意思。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用致良知的功夫,心性才能活泼泼的,才跟那个川流不息的水一样;哪怕一刻间断功夫,就与天地生生不息之理不一样了。这是学问到了极致的境界,圣人也不过如此。
阳明先生始终都在告诉我们要“诚”,要做到念念存天理,能以一种“空”的状态,让私欲来来去去,能始终让自己做到致良知的生生不息,就像这“江水”一样,无穷无尽,无止无尽,始终都能“活泼泼”地面对生活,以积极地态度生活和工作。
大学时期曾认识一个女孩,她个子矮矮的,皮肤黑黑,每天早上六点钟,校园响起清新的轻音乐,我总会看到她报着一本书缓缓走向自习室。
巧的是,我们刚好是同桌,休息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她讲对文学的热爱,每一次,我都会被她眼睛里面的光吸引,似乎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一些希望和憧憬,那些诗和远方似乎也变得具象化了。
她说话永远都很坚定,她的眼神从来没有对未来的怀疑,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也从来不去炫耀。她的心似乎从来装不下那些情情爱爱、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学自由的环境里,她就像是一股清流,独来独往,独自享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考入了自己心仪的研究生院校,踏上了追逐梦想的更高的一层的台阶。
这个女孩与我说话的时间很少,我甚至都没来得及问她更多的问题,便在羡慕和崇敬的目光下与她做了道别。
如今回忆起来感觉特别美好,特别舒服。她真的是一个很纯粹、很有主见的女孩,毕业十二年,很多朋友都已经淡化了,只有她,像一幅素描画,印刻在我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更替,记忆却愈加地有味道。
她的一举一动似乎已经暗合了致良知的功夫,甚至到了“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她心中无意中种下的那颗坚定的“志向”的种子,在每日的存养中,从一个小小的志向变成了大大的志向,或许后面会逐渐结出圣人的果实,由内而外彰显出圣人的气质,祝愿她。
我们学习心学其实就是在找回自己。致良知的过程就是在对自己真诚,从外界的各种标签中看清自己的好与坏,对与错,用最真实的方式面对生活,存养心中志向,不做被人的“俘虏”,不被任何人的话所左右,而是遵从本心,念念存天理,念念致良知,以心中的圣人为最权威的标签,无关他人。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圣人,只是你没有发现他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