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重拾诗词,遇见十年后的我

Miss.没药

年龄带来了细纹,也带来了感悟。

如今再读诗词,不是儿时的死记硬背。这词,自然也多了几分欣喜,几分感慨,几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月初,无意中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大气凌然,又或委婉动人。我惊讶了。这些被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着的人儿们,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我自问,十年后的自己,可否带有相似的气息?几丝也罢。倘若这样,当下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我拿出存放已久的《李清照诗词选》(陈美祖撰),这是2019年1月11日入手的,只是大致翻了翻,就尘封于书柜之中了。倘若是囫囵吞枣,这其中的韵味,是品不到的,人自然也就没了动力。

这一次,我换了一种方式,缓缓而已。

@转载于WB:五色墨艺追云

刚刚开始时,我很怀疑。自己记忆力的高峰点,恐怕只停留在了2014年的夏天。这之后6年,我从未再背诵过古诗文。死记硬背,早已不适合如今的大脑,它没有那么“好用”了。索性也当试试自己,便开始了这“每日一词”的日子。

看着文中的批注,逐字逐句地理解,代入作者书写背景。读到耐人寻味的句子,甚而“销魂”几刻。一切都很神奇,背诵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无非刻意,无非强塞。

我曾反问,这小事上的坚持,是否有意义?自己如今的状态,就像一叶无航的扁舟,大方向都还说不清,这小事上的看似执着,是否又真的能开出个花来?道理都懂,走心即可,无需过于看中外在的东西。但,放在真实二字之下,又显得过于苍白。

@转载于WB:爱宋元的桐山

问归反问,如今是读了一个半月。从“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的《如梦令》,到“眠沙鸥鹭不回头”的《双调忆王孙》;从”少女怀春之什“的《浣溪沙》,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点绛唇》;从”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渔家傲》到”自是花中第一流“的《鹧鸪天》;从”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的《减字木兰花》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

今品易安,已褪去年少、无知。

望坚持。

2020年3月18日

@转载于Weibo:Color_Right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想起女神刘亦菲,而提起刘亦菲,就想起她在《神雕侠侣》小龙女的造型。 今天...
    长生迷梦阅读 2,299评论 0 0
  • 你眼里的那抹温柔。 是我乖乖的样子。 爱情,像盛夏的果实。 当它成熟时,便是它的“危险”时。 爱情的酸甜苦辣,如果...
    一帘清菏阅读 2,144评论 0 1
  • 《归元有感》 人生五味, 百人千回。 如无逆异, 哪有元归。
    归元_8bc2阅读 1,313评论 0 7
  • 自从参加思涵写作这个平台,让我收获很大。今天是老师讲的第九课:怎样写读书心得。讲到读书后就是写笔记,培养清晰的头脑...
    锦鲤果阅读 1,8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