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

“世事要变了”这句话,是《平凡的世界》里田二说的,田二是个傻子。

在1975年的中国,恐怕除了田二再没有第二个人敢这么说了,而那时孙少平刚上高中,穿的破破烂烂,一顿只能吃两个高粱馒头。

在好像那时候的农民都是如此,吃大锅饭,挣工分还有生产队,这样的生活对于现在出生的我们实在太遥远,而且没有种过地,怎能体会到里面的滋味。

一个村里的农民在一起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一样功分,就会有人偷懒,这样也无法激励人们的积极性,最终作为农民连饭都吃不上,坏的带坏了好的,或者说这个形式本身就有问题。

等到了包产到户之后,每一户人家分配到自己的土地,除了上交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样一下子人们的积极性就给调动起来了,生活也为之好转。

虽然有很多人知道这种制度存在问题,但是在当时可是个路线问题,太严重了,人们在经历过各种浩劫之后,已经不敢再去折腾,只能等,看世事的变化。

是啊世事变了,要不怎会有现在呢。

《平凡的世界》里介绍了黄原农民的生活,介绍了那里的地貌乡情,还有文化,通过里面的人物表达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孙少平是书里的灵魂,如果不是读过很多书,见过更多的世面,也许他也会和他爸他哥一样,在农村做一个农民,当然肯定也非常优秀。

只是他不愿,更加不甘心,他有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走自己的路才能够满足。

作者说他就是读的多了,思考的多了,才有了苦恼,这种苦恼是家里人无法理解的,为此他只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出去谋生,他更愿意自己去承受生活的惊涛骇浪,无论生活的艰苦会是什么样子,都愿意自己去经历去体验,而不愿与父亲和哥哥一样成为农民。

所以他作为曾经的教师,去工地搬石头,去挖煤,只是想要去体验自己思想中的这种激情,同时也想要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好像全身的血液都沸腾着,更可贵的是,他在经历过这么多的体力劳动之后,还在夜晚持续的看书,不,他不是看书,而是把书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了。

平凡但不平庸,他要求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于一般的选择。

在这个选择下塑造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没有精神生活,没有书读会是多么的痛苦,可见读书就是一种精神的交流,一种对话,一种学习,一种塑造。

也许个人的局限性只能通过这样的不断的塑造,反馈,反反复复打磨自己才能够有所突破,不一定能够突破自身的阶层,但是一定要让自己的认知提升到新的层次。

那样即便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但实际上你的内在已经改变了,还有什么比体验到生命的活力更有魅力的呢,感觉到血液是流淌的,眼泪是温热的,肌肉是爆满的。

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遇见你之前 我以为 爱情 也分三六九等 也有贫富贵贱 也要门当户对 直到遇见了你 我才知道 爱里 只有爱
    十号同学阅读 309评论 0 2
  • 6月30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来自深圳的陈正烨(AllenChen)和陈麒宇(JennyChen)兄妹,是目...
    成长学阅读 146评论 0 1
  • 不得不佩服老子的观点,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印证了这样的过程。其实在你朝着你的目标行进过程中,并不是一条直线。可能单纯...
    Zhouhua阅读 358评论 0 0
  • 《围城》讲述了方鸿渐的一生坎坷。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
    豆瓣丶阅读 4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