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了一堂课,她失眠到凌晨三点半?

她是谁

姓名:小白
职业:房地产职业经理人
年龄:高龄非高能
时间:2017年6月1日儿童节

本该欢乐的节日,变成了苦逼的一天……
21:45 小白听完了一堂花了699元购买的写作课,截图如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并不擅长数学的小白第一时间忍不住算了一笔账,699*8835=617万。哎呀妈呀,快干到死了。而他只要花八个一小时吹吹水。


22:30:  群内仿佛哆啦a梦的百宝箱,开始蹦出来各种宝贝。眼花缭乱的导图、或鸡汤或干货或暴力的公众号,什么原创标申请,95后美女写手,阅读量动辄几百上千。而小白,前一周刚注册了公众号,还不知道如何用,一脸懵逼,感觉掉入万丈深渊。


23:00:   小白按自己的早睡目标时间爬上床。


23:30:   闭上双眼,&%*#~$脑电波里打出一堆字:字号、行间距、冲突、逻辑、冲突、100000+、爆款、运营、取名、定位、咪蒙、吴晓波、诺爷、彪悍一只猫、好奇害死猫、社群、高能、无能……


6月2日
00:00:  冥想、数羊、关注呼吸……


0:30:  起身喝水吃东西,扒出以前关注的公众号,看爆款文,研究如何取名、看排版、文笔、逻辑以及如何和读者产生共鸣……


3:30:  终于约好周公,打了三小时麻将……


6:30:  去特么的100000+,去特么的涨粉,小白只是想提升一下写作水平,掉入一个坑。还不知道公众号怎么用,明天还要出差,竟然还要用公众号交作业,还是简书好。那些“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的话,都是套路,8000多人都掉入这个套路,以为努力了就可以变成第二个他吗?可是钱都交了又不能退。内容是挺有用的,就是觉得要从零开始,内心感觉很痛苦。写?不写?学?不学?突然想起领导安排的事还没做。还是先给大伙儿看看他的课程都说了些什么。


他-是谁?
图片发自简书App

        Spencer ,中文名陈立飞。公众号Spenser,号称金融圈的职场老司机,圈内最会写职场的大叔, 2014年开通公众号,现在有着超过60万以上的新城市青年铁粉,去年夏天,一篇名为《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的文章传遍了朋友圈,对创业生活的深度思考句句戳中读者们的心声。他还有《没有被压榨过,怎么混职场》、《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金钱》等100000+阅读量的爆款文,同时,他也是罗永浩和罗振宇的忠实粉丝,Spenser 的公众号也在二罗的引导下做出来的,现已成为了香港第一大自媒体品牌。大叔刚启动了新媒体写作培训班,小白报的是第二期。此处省略一万字,其实,是懒癌犯了。


Spenser 说: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社交
      如今的时代是用手机阅读的屏读时代,信息量大,人们都追求极简,断舍离,和传统的方式相比,学习的时间被碎片化。那么我们写作的内容也需要简化,表达需要克制,内容有刺激,有悬念,有冲突,有阻力,有对比,有转折。最重要的是有善于关注周遭事物的一颗心,察觉自己和他人。才能写出引起他人共鸣的好文章。写作离不开四个痛点:
       
1、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
2、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
3、认识成长的前与后
4、能力与平台


公众号的文章怎么写
        精选了Spenser课堂的answer&question可以更直观的说明:


q:文章到底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写还是需要讨好用户?
a:其实不矛盾,但你记住一个词必须用用户的思维。


q:训练逻辑思维有什么好方法?
a:需要把原有的逻辑结构打破,想想能否用更高级的表达。例如留意好文章好剧本好电影,他们是如何切换镜头的,为什么这个可以吸引到你,而那个不能。


q:公众号的取名是用英文名好还是中文名好?
a:尽量用中文名,因为英文名在后期的认知成本非常的高。


q:如果生活没有你那般精彩,能写出来能看的下去的文章吗?不知道如何下手,总感觉自己的思维层面很浅,写不出深刻的东西。
a:不重要,勇敢的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写出感觉,谁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厉害。


q:老师平时怎么管理自己积累的素材,譬如痛点金句。
a:遇到金句就记录下来,同时针对此写一段内容,记录它切合什么主题,如果一直保持输入的习惯,就不会被掏空。


q:文章到底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写还是需要讨好用户?
a:其实不矛盾,但你记住一个词必须用用户的思维。


q:如果生活没有你那般精彩,能写出来能看的下去的文章吗?不知道如何下手,总感觉自己的思维层面很浅,写不出深刻的东西。
a:不重要,勇敢的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写出感觉,谁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厉害



q:为什么我关注一个公众号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四个月,从刚开始吸引我到最后看了就烦。公众号对读者也有生命周期吗?
a:任何内容都有周期,能场新的是写公众号的人不断在变化进步,提升内容,在不断迭代。我最大的压力是每过三个月就会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和提升?我写的东西有没有更加有营养?


q:老师你会不会出现写着写着文章,最后会否定自己之前观点的情况?
a:极少,前提是有列好框架,再填充内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搭框架,天马行空的写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q:公众号文章的内容是不是不能太长?
a:个人认为字数标准在1800到2500之间,太短内容不充实,太长看得太累,但大神级的另当别论。

为了热爱,小白在路上
      小白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在职场里按自然状态的晋升着,偶尔冒出异想天开的想法,可在每日的苟且中,觉得这些那些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依旧每日与手机为伴,刷朋友圈,看公众号爆款文转发,以提高朋友圈逼格。虽然很羡慕别人写的文字,觉得他们都是离自己很远的专业段子手,但从没想过自己也想开始写作。觉得自己没有饱读史书,也没有读过清华北大,甚至语文作文从未得过高分,也没想以此谋生,到底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写?
       经常受朋友圈这样或那样文章的影响,说如果人过了三十岁,如果收入来源只有工资,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可持续收入,就是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的确,一眼能看到未来,没有悬念,没有憧憬。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可不是说平平淡淡就是真,一切顺其自然吗?顺其自然是什么呢?顺其自然非不为,应该是在全力以赴之后的顺其自然,不是吗。
         大多数人可能和小白一样,面对一个想法和问题,时常都会纠结;想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时常都会退怯,最后,变成所有的想法都停留在脑海里,没有转化为行动。好在小白学了时间管理,在迷茫中想到专注的力量,人的一生不在乎要做多少事,重要的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还没有开始,怎么能后退。
         小白没有想以写作为生,只是想以写作为切入口,增加自己的职场附加值。如今的社会,您能链接多少人,也间接决定了你的价值。价值不单单是体现在可持续收入上,短期内肯定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个不是最重要的,但写作可以打开通路,深挖思维,认知自我,并且通过写作链接更多的人,创建个人品牌,提升职场附加值。但最最重要的前提是,以兴趣为导向,这是基石。
         小白想到一句话:如果你觉得累,那可能因为你是处于人生的上坡路。
       尼采也说过:如果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所有的牛逼都是被逼出来的。小白已经在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