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平替”在年轻人中成为了热词。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往往出现了“平替”的方法指导;而对“平替”的不同看法,也随之出现。
在讨论之前,先对“平替”的含义进行必要的理解。“平”,意为“平价”,指相对较低的价格;而“替”指“替代品”,可在功能、角色上替代原有的事物。从字义可以看出,“平替”用较低的价格保留了原有事物大部分的功用。是以“平”替“贵”的合理手段。
“平替”在当时时代成为潮流,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如今一批年轻人成长生活的年代物质较为充足,对物质需求相对较低,部分人对奢侈、高档的物品并不十分在意;同时,当今时代,对于高效的强调也使得人们更在意性价比而非品质的高低,比起买“好”物品,更在意花“好”金钱。相比起被迫,这更是一种主动的对于效益的追求。
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贵的商品不一定好,好的商品不一定贵,两者无必然联系。而信息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正为好而不贵的物品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人们可以快速地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知道取得性价比更高的事物,如何在保持功效的前提下用尽量低的开支买到物品,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即可货比三家,这正是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一大便利。
”平替“现象最深层的内核是人们忽略了外在的价格作为衡量物品质量的标准,而将重心更多转移到自己的使用体验上。对于体验感相同的物品,再多的价格也不能使当代年轻人感到额外的快乐,于是年轻人便更多选择了“平替”,其本质是人们对内在自身体验的重视胜过外在的衡量标准,更加注重自身所好与实际体验,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精致的一个体现。
当然,并非一切事物都需要“平替”。在有关健康、安全等方面,不能出一点差错,不能能省则省,要选择最保险、最安全的事物使用。不过,再一些适当的事情上选择“平替”,是精致生活之妙方。
(该文已发布于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