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四周周记

第四周

我平静的内心,波澜不惊,就像暴风雨的下面、大海的尽头天海相吻的弧线,不会变。

阅读

  •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 特里·伊格尔顿《人生的意义》

作为黑格尔《小逻辑》枯燥的字里行间的甜味剂,本周看了这两本并不是太难读的书。《月亮》是早就听所过的,所谓: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月亮

梦想,特别是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工作稳定、妻子贤淑、孩子童真,竟然为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离家出走。这并不是梦想的力量,这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相互较量,它撕碎了一个家庭,却成就了一个艺术家。家庭可以重新组建,而艺术家,百年难得。

这让我想起艾丽丝·门罗的 逃离,现实生活真的不值得一过吗?我们出走了、逃离了就会幸福吗?然而,我们还是会逃离、出走,甚至有时纯粹是想象另一种可能。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 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也许,这自然而然让人想起关于人生的思考,但是我读《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刻意的安排。像往常一样,到了周五,预订的阅读计划没有完成就会在牛津通识读本或者知乎一小时,找本薄书,冲一下阅读量。

这本书超出了我的期望,产生了一种叫做惊喜的人类情感。人生和意义都是模棱两可的单词,用一个【的】字联系在一起,这句话本身就不好说明他的意义。

作者像剥洋葱似的,试图让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你不知道一个问题的含义,你就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如果人生有意义,那就朝着那个意义去追;如果人生没有既定的意义,那这本身就给每一个个体提供了自主创造意义的可能。人生的意义,与其说是一个命题,不如说是一种实践,一种生活方式。

电影

  • 李芳芳《无问西东》
  • 詹姆斯·麦克特格《V字仇杀队》
  • 奥里奥尔·保罗《看不见的客人》
  • 韦斯·安德森《布佩达斯大饭店》
  • 韩杰《 解忧杂货店》

年近而立,第一次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的就是这部《无问西东》,而且当场就把妆哭花了。时隔五天之后,你问我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惜己

就像影片的开头,问我们的那个问题:如果你出生之前就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会面临的种种境况,你还会愿意来这世间走一遭吗?

让我流泪的是那个富家子弟毅然从军的故事,还有那一缕脱下来的发丝和对面小女孩的微笑。泰戈尔让战火中的青年不要忘了真实,而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坦然,一种追问。

今天,在我最想分享的一段话是忆明珠《石破天惊的诗句》里面的: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不知经过亿万斯年;从有生命到有人类生命,又不知经过亿万斯年;从有人类生命至有人类生命中之一的我的生命,至有我这样的一个人,我怎能不自视为生命史上的一支无比辉煌灿烂的生之凯歌!试想,从给我以生命的原始人远祖算起,为了种族的生存、发展,世世代代,经历了多少艰险!多少危难!多少多少回的饥馑冻馁!多少多少回的病魔追寻!多少多少回的刑戮相加,多少多少回的水火交侵!多少多少回的置之死地而复生!我怎可不惜之,敬之,珍之,爱之,而随便虚抛浪掷我难得享有的一生!又怎可不惜之,敬之,珍之,爱之,而随便虚抛浪掷我难得享有的一死!我的生命,我的理智,我的良心,决不会容忍的。

这段话,也可以作为另外四部电影的注解。

写作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GapCloser》
  • 《如何阅读代码》

本周一件令我狂喜的事情是我以为我懂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其实这篇文章并没有做完,只是只是拿几张稿纸把这个模型推算了一遍。就这我已经获得了很大的乐趣。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候的一件事。大概是二年级,那个鼻子邋遢的农村少年,因为一个方程解不出来,差点哭鼻子。竟然在一次捡麦穗子的时候想到了解法,和今天搞隐马尔可夫的感觉很像,尽管被老师证明这个解法是错的。

后面两篇文章,写的很短,像超短裙,我目前还不好意思穿,今天不再提。

近安啦,我是周运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