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卡片
书名:《动物农场》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被各国禁了又禁的书,全是因为它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寓言。有人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动物庄园》和乔治奥威尔的另外一本《1984》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优秀作品,自出版后,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读者。
《动物农场》全书不到十万字,但却形象地描绘出政权更迭的残忍与现实。农场里的动物们,在老少校临终前革命思想的鼓动下,成功的进行了一场胜利的“起义”,赶走了压迫他们的农场主——琼斯先生,建立起动物自治下的动物农场,他们有自己的“动物主义”,有详细的分工,劳动也变得开心充满力量,似乎一切都如大家期许的那样。
农场内,所有动物都沉寂在革命胜利的喜悦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可好景不长,庄园内以“拿破仑”为首的相对比较聪明的猪们,利用手中圈养的九只恶犬,篡夺了革命的果实,他们逐渐喝上牛奶,吃上水果,睡上原农场主的床上。他们对于其他动物的说辞是:我们讨厌牛奶和水果,但作为脑力劳动者,这些是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质,农场的管理全靠我们,我们也是为了守护大家的福祉才忍受吃下牛奶与水果。
“拿破仑”赶走了专心为农场谋发展的“雪球”,将农场陷入更加独裁、集权的统治之下。之后,庄园内的动物们觉得日子变得更苦,甚至比人类在的时候更累,可又不知道具体哪里出了问题。随着最初的那批革命者,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动物们也变得麻木、习以为常。最后,在看向屋内的猪们时,竟分不清“哪张是猪脸,哪张是人脸”。

人物介绍
老少校:一头活了12年的猪,他在临终前,将自己的梦境告诉大家,燃起了动物们“革命”的思潮。
琼斯先生:动物农场原来的庄主,在动物们的嘴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掠夺者,不生产一点东西却拿走了他们的牛奶、鸡蛋等辛苦产出。在一次醉酒后,忘了给动物们喂食,导致动物集体暴乱,被赶出农场,后几经波折也没有夺回自己的所有权。
拿破仑:一只伯克夏大公猪,是革命胜利的大功臣之一。他比一般动物要聪明得多,所以在革命胜利后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后为了独裁,养了九只猎犬,赶走了革命元老“雪球”。最后过上和人一样的农场主生活。
雪球:一只年轻的公猪,和拿破仑同为革命胜利的大功臣。他思想活跃,想法新奇,在革命胜利后,带领大家进行农场建设,眼见着要过上好日子,却被拿破仑诬陷为人类的叛徒,最后只得逃命,命丧猎犬之下。
拳击手:一匹高大而又健壮的马,他力量强大,任劳任怨,经常将“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挂在嘴边,是不折不扣的劳模,可他只知服从命令,低头干活,对于26个字母也只能认识ABCD前四个,为农场的建设,为农场的未来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气,最后也没得到善终。在没有利用价值后,被拿破仑卖给了屠宰场,换来一箱威士忌。
本杰明:一匹自始至终都沉默不言的驴子,他有阅读能力,却并不发表任何意见,一直是置身事外的麻木,冷眼旁观。唯一让他情绪激动的是看到好友拳击手被送上屠宰场的大篷车,可他却无能为力,自那以后变得更加沉默。
莫丽:一匹又俊又愚蠢的白母马,她是原农场主用来拉双轮轻便车的招牌,革命胜利后,一直怀念之前的生活,不喜劳作,是愚蠢、贪慕虚荣、物质主义的代表。
精彩内容欣赏
1、他会说上帝赐给他尾巴以便驱赶苍蝇,然而他宁愿尾巴和苍蝇都不要。
2、在英格兰,动物只要满了一岁,便再也不知道什么叫快乐和休闲。在英格兰,动物是没有自由的。动物的一生只有受苦受难受奴役的份儿。
3、人是我们仅有的真正仇敌。
4、凡是两条腿行走的,那就是敌人。凡是四条腿行走或者长翅膀的,那就是朋友。
5、我们猪是脑力劳动者……正是为了你们,我们才喝那些牛奶,吃那些苹果。
6、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如果没有理由的话。
7、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8、敢情动物们从窗外朝里望,目光从猪移到人,再从人移到猪,又重新从猪移到人,要分清哪张脸是猪的,哪张脸是人的,已经不可能。
谓文书评
什么是“乌托邦”?
乌托邦一词是音译过来的外来词——Utopia,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它是人类对于自己未来社会的一种最美好设想,这里人人平等,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没有坏人。
反乌托邦,就是将这种设想反过来,很多电影就主打反乌托邦概念,像疯狂的麦克斯4,里面充斥着暴力、饥饿、独裁、污染。《动物农场》就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式的小说,它极具讽刺意味,这里没有人们设想的美丽新世界,革命胜利后反而变得更加独裁。
《阿Q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革命,革命,革谁的命…”,阿Q在最后也没喊出那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至死,他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革命。可见,革命似乎对于平头老百姓没有任何意义,他如同动物农场中的动物一样,只是随着队伍高呼革命,却不知,在行动之初,拿破仑就已经开始布局。后者随着世态的演变,在恰当的时机利用手中权利掌握主动,犹如庄园里被拿破仑豢养大的九只恶犬。有了武力做后盾,拿破仑开始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独裁,首先要将与自己政见不一的雪球赶出农场,同时搞臭他的名声,并将自己的特权合法化,逐一改变“动物主义”“七戒”。由于没了监督与反对,独裁、专制逐渐加深,动物们疲于奔命却也仅仅能够解决温饱,恍惚间,他们似乎觉得此时的生活比之人类农场主还要糟糕,但由于信息的闭塞、知识的匮乏,他们只是有这种感觉,但并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所有动物开始习以为常的认命起来。
这是某一特定社会的映射吗?我倒认为不尽如此,如同“资本主义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肮脏的血液”一样,封建社会的政权更迭也大同小异,一样都是肮脏与无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性所决定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书中蕴含的哲理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它对政权、自由、平等刻画的入木三分,要不怎么会说,多一个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喜欢此书的,欢迎留下你宝贵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