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200篇文章纪念我和简书的八周年

阅读本文,建议安上耳机,单曲循环张敬轩《塞勒斯的爱》。


2017.3.5➡️2025.3.5

【 九月咖胖糖】注册简书app写作账号️八周年纪念❤️

谨以此文,回溯我的写作历程,岁岁年年,不只八年。



01


《那年仲夏我14岁》是与这个平台故事的开端,当时我的白月光的语文春妮老师值班我们住校生的晚自习,在和她的交流中老师和我推荐了这个平台,鼓励当时14岁的我在里面创作,发表自己的文章,一开始确实新鲜感,很幸运自己的坚定与坚持,这一写,已有八载光阴。


简书平台带给我的大部分是简单与纯粹,我只管倾注情感,可能初高中会更在意一点有没有读者点赞评论,或者收录到哪个文集,变成高产文,兴许还能赚点小钱。但现在来看,每一次的敲击键盘都是思绪的翩翩起舞,落款年月日的记录是想以后回忆起来拼命刻印的浪漫。


对于我来说,将见到的风景,相处的美好的人,用真诚的文字去记录圆满,是一件非常非常开心幸福的事。等过了一个月,一年,三年,甚至更久,再去看彼时落款的文字,我依旧能从自己细腻描摹的细节词句里,脑海中雾霭奔流,编织出那年我们相见的美好画面,并忍不住马上微信发你一句,“最近啥时候有空?一起出来干饭!”


又或是在经历了一些有成长意义的事后,不论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都是带给自己启发和思考的,我也会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上个月翻到自己19年的一篇文章,读完感觉被16岁的自己开导了一遍,反正我现在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话了哈哈哈。这也是文字极其富有魔力的一个点,它会在它出生的那个时间坐标里,带着时代独特的烙印熠熠生辉,每一次回看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你难以复刻,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当你陷入迷茫与内耗的怪圈,也许可以和我一样,去用文字来治愈自己,去写,去回看自己以前写的文字,它是一场回忆里盛大的只属于你的救赎。



02


我在简书的8年,但我的创作,不只8年。追根溯源,我9岁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在新华书店第一次买校园小说《阳光姐姐小说派》,当时看无感,就把这本书捐给班级图书角了,结果被全班女生疯狂传阅,有些同学也去买了同系列的书,某种程度上我掀起了班里看校园小说的热潮(bushi哈哈哈),然后我又去把这本小说拿过来看,真香了确实好看,后来又买了辫子姐姐郁雨君的书。六年级的时候超级幸运辫子姐姐来我们学校办签售会,我得到了她的签名,当时我的朋友叙含陪我去的(我小学还有点内向),排到我时我不敢说话,叙含直接跟姐姐说我是我们班最喜欢她的同学,然后姐姐就说“哇,我们拥抱一下好吗?”真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偶像作家!幸福晕了!


小学的时候不仅看小说,还写小说,不仅在爸爸办公室的电脑上写,还在文具店买的漂亮本子上写,有单独写,还和同学合作写,总计写了八九部,有些因为初中毕业家里店铺搬迁搬东西加上学校住校搬东西有遗失了小部分(这是我青春里很大的遗憾),取的名字现在还觉得很可爱哈哈哈。现在有一本放在杭州的家里的书桌角,叫《蒙着黑纱的师生情》,整个本子纸页都是大红色,我记得当时买来是有香味的本子,是玫瑰味(小学生童年回忆哈哈),里面的字方方正正,是那种亮闪闪的笔。我还记得当时全班不只我一个人写小说,大家写的小说会交换着欣赏,我的这本“玫瑰味”小说当时写到第几章还没完结好像,传给邻座的同学,她前桌问姐回头,开心地看了看我,说“(qy写的)这本我看过,好好看。”啊啊啊啊当时我真的我也很开心!就是超有成就感!!


小学毕业我们互相写了留言册,填“花式个人档案”,我买的档案里有一栏是希望大家和我憧憬十年后,我记得林林,还有朋友,给我这一栏写的是“你会是作家”之类的话。



03


接触诗歌是在初二,是加入了当时的古新湾湾文学社,江老师可以说是我的诗歌创作启蒙老师,在社团里我品味了许多优美的诗,原来一些现代汉语的病句在诗歌里都是合理浪漫的存在。印象最深的是海子在《姐姐,今天我在德令哈》里的那句“我把石头还给了石头”,记得那年春天,下午社团活动的时候,江老师带我们来到学校附近的古新河畔踏春,他说写诗的灵感源于生活,边说着老师边突然蹲下扒开小径里的草丛,教我们认麦冬。我不记得我用怎样满分的词藻书写古新河的春,我只记得那年14岁算的麻烦的二次根式,还有江老师因为我们的这句“数学作业好难”而灵感突袭、迅速在黑板上飘逸地写下的那句:


告别根号a的缠绵”


因为初中住校,假期从青田回杭州,在高铁上我写下诗歌《离乡·追梦人》,当时刚好学期社团活动快结束了,江老师要求大家交一个作业,根据本学期上课所学写一首诗,我就把这个高铁上写的这首交了。没成想,我的无意之举,在2017年的9月底开出了花。我的这个作品获得了当年浙江省舜韵杯乡村诗歌大赛省兰花铜奖,学校只有我一人冲进省赛。


那是我青春里的高光时刻,我想感谢太多人,感谢那段时光。感谢江老师对我的发掘与指导,让我爱上了诗歌,从此以后,我对写作也有了更宽广的热爱。



04


2016年4月8日,《最好的我们》剧版开播,那一年我初一和初二,对于这部剧的记忆颇深。我买下了全套原著小说,在学校吃完午饭到午休的间隙一边啃着苹果一边靠着走廊的墙壁翻着这本书,一页一页是耿耿余淮的三年,是我向往的青春。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喜欢的帅哥有很多,但是女神我只有一个,就是《最好的我们》的作者,八月长安。我13岁的梦想就是想成为像她一样真诚写作的人。


是在上节目时拒绝导演拍摄“现场根据主持人的动作口头即兴创作细腻文案”,因为她不擅长即兴,但又坚决抵制用内定的剧本。是在签售会上说“每一本书递到我手上我签好后都会抬头看看他,谢谢你读我的书,谢谢你回望我。”这些都让我感到,她是个很好很好、很认真很认真的人。


前阵子在小红书上刷到八月长安写的文字,斗胆,恍惚间觉得我现在的文字风格有点点像她,会不会是爱润物细无声了?小激动!我的笔名九月咖胖糖,小学叫咖啡糖,因为吃了一次这个糖觉得味道很特别,希望追梦路和这个糖一样先苦后甜,到了初中就模仿八月长安把自己的生日月加在前缀了。



05


初中对于写作的记忆有好多好多,那时候最喜欢上语文课,没有之一。记得那时每半个月孙妈妈会布置一篇大作文,作为周测作文打分,满分是40分,孙妈妈打分打的比较严格(因为说这样有利于训练我们正式考试),最高分会压在36分,而那个36分经常就是我,然后我就会被叫上讲台朗读展示,哎呀不说了,感觉要被打了哈哈哈哈。


一篇篇写下的周测作文,我们不仅由孙妈妈打分,还由同学打分,同学是跟抽奖一样随机分配的,所以是有两个人给同一篇作文打分,按照取题、语言、结构等等我记得是七个指标,最后两人取平均数。同学一边打分一边还要求在这篇对方的作文上写批注,写留言,写完上交给孙妈妈保管。


直到中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孙妈妈把我们初中三年的周测作文用夹子夹好一本本发给每个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厚积薄发的力量。大一的暑假,我在青田的家里阳台储藏室整理陈年旧书时,偶然间翻到了这沓泛黄的“周测作文集”,一篇篇“35”“36”的高分仿佛在嚣张跋扈着我的年少轻狂,却也是我青涩坚定的成长见证。我一页一页翻,上面孙妈妈和同学用红笔和蓝笔画的波浪线,还有那些可爱的写话批注,“小红色(我初中的昵称),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祝你早日成为作家”“膜拜奕姐(我初中另一个昵称哈哈哈)”还有一位同学,应该是hky,在我的那篇《我渴望书籍是我的情人》作文的标题边批注“我去奕姐这次画风有点猛啊!”哈哈哈哈哈回忆拉满了让我想到了那节黑板点评……


于是那沓厚厚的记忆,再次被我携起,带上《离乡·追梦人》的高铁,来到杭州的家,和小学写下的“玫瑰味”的那本小说一起,放在书桌的角落,与我陪伴。


关于初中的记忆,现在想来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用三件事来总结,第一,认识了金刚石废物组合;第二,在14岁那年有了自己的白月光;第三,我是2018年杭州中考我校语文单科状元!(109/120),(杭州全科状元语文111)。



06


高中对于写作,是在学业压力与热爱、梦想的探索中寻找平衡。我当了三年语文课代表,在课上课后品读的主要是应试经典。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会广播部编辑组的工作,高一时负责学校广播部官方qq号的每周空间说说的内容编辑发布。感觉说的有点高级,斗胆说像现在新媒体运营的雏形,就是图文运营,把公告信息编辑在qq动态里,收集评论区同学们下周广播台想听哪位歌手的歌(住校起床铃)然后统计数据对接播音组。运动会负责通讯稿的稿件审核工作,将写的合适、文采不错的稿件对接播音组广播出去给全校听。


那时充实的“工作”经历给我带来了有趣的体验记忆,后来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因为感觉到了学业压力,和部长申请了退出。


高中期间写下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思考深度,有许多青春期的困惑,现在回看,我很想抱一抱十六七岁的自己,你很努力,也很勇敢,你一直在成长哦,现在的我也会像那时你写下的《倘若真的走向诗和远方》一样,憧憬,但不是浮想诗和远方,“活在当下,踏实地前行吧”“遥看远山,脚下是花朵的芬芳!”



07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在前途、未来就业与梦想的十字路口间面临抉择,我带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新闻传播学,能写作,能和人打交道,能出去走走,可能说的不够精确,但确实是我当时的设想。大学四年里,我体验了许许多多的专业课知识与不同类型的作业,每一次体验都是很独特的经历。


有大一时我担任组长组织小组在传播叙事这门课中编辑公众号,为此我注册了我的第一个公众号,发布了第一篇内容,取名《少年乌托邦·我的故乡》,收录小组各个成员和自己故乡的故事。这个作品是当时班里唯二拿到优秀的,收到了闻教授的一本外国小说作为礼物。


有大二时我担任组长组织小组在影视编剧这门课中编写剧本《那个跑得很快的男孩》,三个月小组开了三四次大会修改剧本不下五次,在完稿提交时字数达1.2w多,半夜两点多跟组员朋友小璇还有小赵发疯想见剧本里的郑子烨大帅哥,最后我们组的这个作品绩点拿下了4.5/5的高分。


有大三时我参与了跨媒体实践,和组长导演等其他伙伴一起完成作品《日记》的剧本灵感提出、拍摄等工作,由于我那时候身体状态不太好,我做的工作不太多(是我大学里的一个遗憾),主要负责做收音工作。在看到小伙伴们的剧本作品时,我由衷得感到敬佩,最后我们组的作品以4.5/5的绩点获得全年级最高分。


可以说,我在大学里尝试的写作,形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拓宽,每一次的尝试我都努力体验,尽情享受当下。



08


2024年,也就是去年,下半年秋招来临,我在参加一些面试时也参与了和文案有关的岗位,但我逐渐发现,在海量的简历和公式化模板化的博眼球的文字表达面前,在阅读量转发量粉丝量流量数据支撑否则你的作品就是一张废纸的残酷判决面前,压力的步步紧逼,我筋疲力尽。我的热爱被明码标价,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我开始思考,思考年少的梦。


真的一定非要成为作家不可吗?


如果是20岁的我,看到过往那些热血的和梦想有关的誓言,今昔对比可能会忍不住难过内耗,会被“不忘初心”给牢牢困住。但现在我逐渐明白,人生在每个阶段总会说出不一样的话,我在当时说出那样的话表达的是我当时的感受,表达的是我当时对未来的期许,但当未来变成了现在,未来已不再是未来,感受和心境多多少少会发生变化,我觉得不必苛责自己的感受,享受每一个当下就好了,尊重每一个回忆里说过的话


而且,相比“作家”这个具象化的词,“真诚”“热血”“善良”“勇敢”等等美好的词不变,我认为这才是不忘初心的升华之处。


说不定再过个三年五载,心境再变,又想挡作家也说不定了哈哈哈。


也许我成为不了小时候梦想的那个拥有百万书迷、飞机上百个城市签售会的超酷的有好几本代表作畅销书的大作家。


但我在我自己心中,至少就当下22岁的我来看,我想一直做一个继续写下去的“作家”,真诚的,热血的,善良的,勇敢的,继续写下去的作家。


这是我在现在的现在对新的未来许下的新的期盼。



09


谢谢你读到这里,谢谢每一个愿意为我停留,认真读我文字的可爱的人。你们对我的鼓励或是对我文章词句中摘录的心得点评,我每一次的回看都感到无比开心与确幸,能被看见与共鸣,又或是有不一样的特别的解读,宛如阳光下的大海与礁石碰撞,是闪闪发光的浪花。


如果你们也有写好的文字想分享,欢迎分享给我,我爱看嘿嘿。


八周年不是结束,未来会继续品味生活,继续写下去。



——九月咖胖糖


2025年3月5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