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的过程

想放一张图片


县妇幼保健院,座落在老城区的黄家岭处,前后左右都是民房,左手边过去一点点是国土局,往前面一点有个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其余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房子。

医院刚好建在一个斜坡上,从低处到高处有半层楼的落差,全部都利用了起来,所以从门诊部的入口处进来,只上小半截楼梯,就到了从住院部的入口处进来的一楼,这里我们也算是一楼吧。房子的整体已经很旧了,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房子;面积也很小,只有三层楼,一楼有儿科、妇科、收费室、药房和注射室,以及导诊台;二楼有B超室、放射室、体检室和化验室,以及产科住院部;三楼是儿科住院部。

各科室之间的布局很紧凑,做各种项目来回跑时,也不会那么累。因此,去年七月份回来后,小宝的产检我也是选择在这里做,这次孩子们住院,我又在儿科住院部呆了七天,到目前为止,我对这里算是相当熟悉了。因为面积不够用,所以产科门诊部租用了门诊部对面新建的民房,产后康复科租用了住院部门口的民房,两者之间是儿童保健科,也是民房。

就是因为这样的布局和环境,导致我去年刚开始来产检时,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听说就在这里,查了资料也在这里,就是找了几次,转了几圈才找到。从外观上而言,跟我们印象中的医院相差甚远;从布局上而言,刚开始我都不相信,医院的门诊部还租在民房里;从环境上讲,这附近就是老百姓的住宅区,新的、旧的、一栋一栋的,看上去都是私人住宅。

好了,我们回到儿科住院部三楼,一进入这里,首先看到的是走廊上的饮水机和几桶纯净水,饮水机旁就是配药室和吸痰室,接着的是护士办公室,对面的右手边是医生办公室。往前走,两边都是病房,一般都是三个床位;再往前面,出了一个门槛,左手边是一个六张床位的大病房,这次我们就是在这里,里面的阳台一半改成了雾化室,另一边是放床单被罩和棉被的地方,右手边是抢救室改成的小病房,只有两个床位。

再往前,上几个台阶就是门诊部的楼顶,这里有院长办公室和党委书记办公室,其余的都是新搭的铁皮房,有医生值班的室、护士值班的室、会议室和两个洗手间,还搭了两个铁棚,一个在最前面的隐蔽处,是用来晾衣服的,一个就在眼前,有一张三个座位的长橙子,是用来大家休息的。

不过这些都即将成为过去,因为今年妇幼保健院就要搬迁了。

5月23号住院的当天上午,抽了两罐血去化验,拍了肺部的CT,医生开了吃的药,然后就是化验大小便。之后,每天的治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上午九点左右开始输液,小宝是4瓶50毫升的量,大宝是4瓶50毫升的和一瓶100毫升的,相当于5瓶的量,所以基本上要到下午一点半到两点才能输完。

住院的第三天上午,正在输着液,大宝右手上的软管留置针被她弄掉了,只能重新扎针了。而此时两个手背都是密密麻麻的针孔,就扎在了右边的头上。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大宝从护士站扎针回来后,异常的沉默,侧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然后就睡着了。

下午一般三点左右开始输液,都是2瓶50毫升的量。大宝有两天是七瓶药水一次性输完的,上午的5瓶完了后,护士直接就把下午的药水挂上了。而小宝这次被针扎得有点惨,整个头部的前面全是针孔和青紫,头发也被刮得千疮百孔了,简直惨不忍睹。

首先,小宝在村里的诊所输了两天的液,第一天针头就掉了,所以有三个针印,一直都是青紫的状态。住院当天的留置针一直用了四天,都好好的没有动过。但第五天上午,这个留置针不能用了,液体输不进去,冲水也冲不了,护士保持五天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一天,换针在头上扎了一针,但是用不了,所以就扎在了脚上。谁知道,只把上午的4瓶输完,下午还没开始,就被他蹭掉了。下午输液时,只能再次扎针,这一次还是扎在了头上。可是这个经过太惨烈,因为这一扎就是五针,最后还是到门诊才扎好。第一针扎进去,头部没有肿,但液体不走,也没有用,又拔出来重新找。护士就把小宝的头发刮啊刮,血管找了又找,都说太细。好不容易找到一根能用的,又被他挣扎着弄掉了。

护士又扎了两针,还是不能用,就去门诊找人帮忙了,最后终于是扎好了。谁知道最后一天上午,他奶奶陪着他输液,竟然让他把头上的针头拨掉了,鲜血直流。当她把小宝抱到护士站止血时,整个头部都是血,我都惊呆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三瓶药水,又要扎针了。护士在头上扎了一针不行,还要扎。我说还是扎在脚上吧。

小宝的治疗中,还有一项吸痰也是比较让他难受的,一共吸了四次。最后一次,只吸了两下,护士就说不用吸了,这是浪费掉的一次。其它的三次都吸了很多痰出来,鼻子和口腔两个部位都有吸出痰来。吸鼻子时,是用盐水灌进鼻腔,然后再用吸头吸;吸口腔时,是用细细的软管放进口腔甚至是喉部去吸痰,这个过程小宝很难受。当时,他的整头面部都挣扎得红彤彤的,不停的哭喊。

雾化用


还有一项就是做雾化,小宝每天三次,四个小时一次,用氧气做;大宝每天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用雾化器做。这个项目延续到出院后,医生开了药水让我带回来在家里帮他俩做,大宝七天,小宝九天,每天两次。因此,我还特意买了一个小型的家用雾化器,已经帮他俩做了两天了。为此,我还必须学会配药,2毫升的盐水(氯化钠注射液)、半支玻璃瓶药水和半支胶囊装的药水,配成一次雾化的量,大概有4.2毫升。

31号中午12点拿到雾化机,下午就帮孩子们做了。医生忘记帮我开注射器了,盐水实在没有办法取出来。烈日下的午后三点,我只能顶着大太阳,跑去诊所买注射器了。当时,医生还不太愿意卖给我,问我干什么用。我说了后,才勉强的给我拿了一支。当天晚上十点多了,才做第二次雾化。

医院治疗时,还有一个拍痰项目,这是护士用仪器做的,每次大概三分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仪器就在护士办公室。住院的治疗基本上,就是每天上午都输液、雾化和拍痰,下午也是输液、雾化和拍痰,然后每天吃两次药。吃的药,回家还开了一瓶带回来。

吃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