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师案背后的思考:教育要让学生更多体验生活

最近几天网络上又爆出一则惊天血案,湖南益阳沅江三中班主任鲍方被他所疼爱的尖子生罗某杰杀害。鲍方被刺26刀,血流不止。救护车到达医院时,医生从担架上抬下鲍方后,但他已无生命体征。

初初看到这个新闻,以为这位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有深仇大恨,或者教师本身并不受学生欢迎,或者学生本身品质就有问题。但是事实都不是这样,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学生是尖子生,在品德上也并没有特别出格之处。


悲剧的导火线是一件小事,班主任鲍方布置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要求写完观后感再放假。罗某杰要走出教室,对班主任说不想写,当时他讲话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鲍方很生气,就说:“不想写就转班。”三五分钟后,罗某杰就拿着弹簧跳刀去刺杀鲍方了。

从这个小事件中分析,班主任当时可能是因为对学生抱着较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更加努力,也因为学生不听他的话,让他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再者罗某杰不想写时态度不好,使老师心中更加不舒服。混和着这三方面的情绪,鲍方说了违心的话,他自然不会真地让这位学生转学,而只是他的气话,恨铁不成钢,恨学生不理解他的苦衷,因此说出来的违心之话。

罗某杰是一位个性孤僻,不喜与人交流的学生,是一条筋的学生。他理解老师的话很简单,他觉得老师就是想让他转班,所以他很生气,他不想转班,采用了极端的手法。

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面对自己不舒服的境况下,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失去了理性的应对,促使了结果走向悲剧。而更严重的自然是学生,换成其他学生可能不会真地理解为老师要让他转班,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苦心,体会老师无奈后说的气话。而罗某杰同学在心中强烈的情绪体验下,失去了理智的判断,用极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类学生的心理比其他的学生更敏感,走进死胡同走不出来。

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生活,把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互相讨论,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锻炼发散性思维,不要面对困境时只会一味地采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16岁尖子生26刀弑师:看母亲教育“失”在哪里?(上) 据今天的《 辽沈晚报》报道:26刀刺死老师的16岁...
    田园泥土香教育阅读 1,023评论 5 9
  • 今年1月份的阴瑜伽和4月份的周末瑜伽培训完,这个月开始恢复阿汤的练习,今天是开始恢复的第一次在家练习阿汤的Myso...
    程岚阅读 356评论 0 0
  • 说起投资感觉好高大上的感觉,第一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必须有很多钱才可以谈投资。 我一直有一种错...
    苏步哲阅读 239评论 0 0
  • 家门内外 阿关 第一卷 第003章 早上天还没大亮,东方刚泛起了鱼肚白,邻居家的鸡就在打鸣了。刘平轻手轻脚地起来,...
    捌天阅读 3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