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见闻录(4.孩子们 续)

我还在加德满都志愿者家庭的时候,家里的女佣有两个孩子,哥哥大约8岁,妹妹大约6岁。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帮着妈妈做早餐。小小的厨房,角落里的一张小桌子,就是他们唯一写作业的地方。有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到他们厨房,两个孩子们刚刚帮妈妈削完土豆皮,借着升起的炉火的微光,趴在桌上读课文。

两个孩子并不怕生,见到我来了,高兴的把我拉过来,还非常有礼貌的要让凳子给我坐。他们跟我讲课本里的寓言故事,也听我讲我的故事,。

这样聊着聊着,我突然问了那个汪峰最爱问的问题——“你有什么梦想?”

哥哥一听到Dream(梦想),眼睛立马放光,他迫不及待的跟我说,他想将来造一台直升机,带着妹妹和妈妈一起看世界。但说完的一瞬间,他眼神突然黯淡下去了,低下头喃喃自语道:“但我只能想想,这个梦想永远不能实现的。”

我赶紧安慰他,不不不,要相信自己,终有梦想实现的一天,我也相信你能造出直升机,带着妈妈和妹妹去环游世界的。

当早餐做好了,我对两个孩子说,来和我们坐一起吃早饭吧,这些天你们一直没和我们在一桌吃过饭呢。

就在这时候,妹妹轻轻的说了一句话,让我讶异不已,但当我明白过来时,却扎心般难受。“No,thanks Sir,you know,we are too dirty.(谢谢您先生,但我们太肮脏)”

她的意思是她的身份低贱,不配和我们坐一桌。我心里非常难受,但也只能“入乡随俗”。我不知道,她幼小的心灵,是受到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等级观念多么深的荼毒,以至于如此云淡风轻的说出这样话。

图1:兄妹俩和我

而在博卡拉的志愿者服务营地,我看到的孩子们,也有着类似的,甚至更为悲惨童年。他们当中有的是孤儿,有的为了求学背进离乡,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身边。生活的磨难、贫困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来尼泊尔之前,我其实心中定了个小目标——我要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点亮他们人生。但来了之后,我才发现,我想法的幼稚。他们家境的贫寒、条件的简陋、高水平教育的机会的稀缺,这些都是我无力改变的。他们连生存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灌鸡汤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度让我觉得困扰,我想不通,我不远万里来到此地,所能做的,仅仅是为他们准备三餐、陪他们玩吗?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小事。有个3岁的小女孩,不知怎么的忽然放声大哭,这时候,另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小男孩,抱着她的头,轻声的哄她。那一刻,我心里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当我们带着要做轰轰烈烈、看似很有意义的事情的心态来做志愿服务时,往往不能收获到付出的快乐。上善若水,不是波涛汹涌,而是细水长流,是去做一件件微不足道、非功利性的小事。而追求确定的意义,恰恰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当我们学会了“务虚”,能甘心做看似无意义的事,才真正学会了关怀和大爱。而这群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正是陪伴吗,让他们哭泣时有肩膀可以依靠,让他们感受到这世上除了父母还有一群无私的爱他们的人。

图2:有个小女孩哭了,另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小男孩抱着头哄她,场面感人


图3:看到孩子们戴着我的耳机,听音乐时眼神里透出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第一部分:农家院,小书屋 第二部分:小书屋,大舞台 第三部分:遇见最美的自己 后记 1 我的读书经历 山东省...
    天涯海角慧眼阅读 9,742评论 0 8
  • 周振璘10月份第四次读书打卡,我读的书是《名人成长故事》,今天读了第143页到第 164 页,讲的人物是:...
    Jolin08阅读 1,118评论 0 0
  • 天黑黑 人闲暇下来的时候,思绪总会漫无目的的飘飞,想些奇奇怪怪、不着边际的东西。就比如这周周末两天休息的时候,脑海...
    夜落y阅读 4,046评论 14 11
  • 学习却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多数人确实不会,如果掌握了学习的本领,人生,必然精彩不断。 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陈嘉玲阅读 1,0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