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读书笔记

本书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学》的合集。《佛学概论》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中国佛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其中不乏有趣的佛典故事。此次出版,还将太虚大师我之宗教观》、《我的宗教经验》、《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三文附于书后,以便读者朋友更好了解太虚大师和他的佛学思想。

作者简介: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近代著名高僧。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死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阅读收获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佛教类的书,完全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在阅读,对佛、佛学有了粗略的认识。当然,凭着这寥寥几页的阅读,离大彻大悟肯定不止千尺的距离,但是总觉得每次读完之后心会平静很多,看着书里的各位大师“谈笑”人生,互相启发点悟,忽觉人生可以如此开阔爽朗。书里有许多佛教的用语,写法也是用半文言的文体,对于阅读上确实有一定障碍,但是,并不影响我继续阅读下去。我想我阅读的本意可能是想了解这个庞大体系背后的结构和逻辑,了解佛学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他所认定的理念又是什么。佛学之出发点,由于修养所成圆觉的智慧观人生宇宙寓有真理,了如指掌,为了悟他而有所说明,所以佛学虽可称哲学而又不同于哲学。且佛学不过以解说为初步的工作,他的目的在实行所成的事实,如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变娑婆秽土而为极乐是。这本书,至少让我了解的佛教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不同流派之间的交融和错落之处,知晓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对于佛教某个支派的传承。也大概清晰了佛教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重读的书,本周的速读只是让我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会找机会重新慢慢读来。

本书目录

总论/001

第一章什么是佛学/002

第二章佛学大系/009

佛学概论/015

绪言/016

上编学史/020

第一章释尊略传/020

第二章印度佛学略史/023

第三章中国佛学略史/027

第四章各地之佛学略史/030

下编学理/033

第一章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033

第二章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048

第三章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051

第四章概括/057

第五章结论/058

中国佛学/065

第一章佛学大纲/066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073

第三章禅观行演为台贤教/148

第四章禅台贤流归净土行/170

第五章中国佛学之重建/194

附录/199

太虚自传/20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