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由"相"(互相)与"信"(信任)组合构成,是现代汉语核心动词,其核心语义为"认为正确、确实而不怀疑",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正确性持认可态度而不加怀疑。
相信有三个强度梯度:确信(客观事实支撑)→坚信(主观意志强化)→深信不疑(绝对信任状态)。
相信又是一种结果,自身经历得到的观点是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来自第三方的却会因为别人的质疑而容易改变改变。
相信还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具象的,一个是抽象的。
一叶障目就是具象的,一片小小的树叶遮住眼睛,就无法看到树叶背后的世界;一叶知秋就是抽象的,看到一片落叶乔木泛黄的树叶,就能判断出秋天即将到来。
管中窥豹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或略有所得;窥豹一斑虽然也只是从竹管里只看见一块斑纹,却能因此判断出所见的是一只豹子,强调的是从部分推测整体。
相信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我们常常说“相信奇迹”,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相信自己就能够点燃希望,激发潜能,因此创造不可能的可能,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就是因为自信从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相信他人就能够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帮助,如果对方恰好是落难的贵人,普通人也能跟着贵人的再次崛起而改变命运,之前的伤痕文学中多有记叙,历史上比较经典的莫过于胡雪岩冒着坐牢的风险帮助王有龄。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看,相信更是一种认知能力,尤其是体现在从具象到抽象的逻辑推理上,而这一点却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能力。它的反面就是“势利眼”,而“势利眼”是不是生活中的大多数?,这其实是低认知的具体体现。
读书且与智慧的人为伍,就是提高认知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