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年味儿

古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现代人说:“这哪是过年呀,简单就是过‘劫’!这样的年没意思!我讨厌过年!”

如今的春节,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过年没了那个味儿。而我自己,也正是那个狠狠吐槽中的一员。有朋友跟我说:“不是年味淡了,是你年纪大了,快乐不属于你。”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扎心,却又不得不承认,人到中年,孩童时的纯真和简单慢慢消失怠尽,生活压力却是越来越大,每天忙于为生活而奔波,对快乐的感知越来越差。但是,仔细想想,年味的消失,真的只是人的感知不对了么?小时候,我们对于过年所期盼的那些点点滴滴,如今还剩下多少?

小时候的我,觉得过年可是一件日思夜想的大喜事,因为可以买全套的、喜庆的新衣服;可以看村里的长辈们铺开红纸,挥毫泼墨写下大大的福和吉祥的对联;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名正言顺的东奔西跑;可以跟着父母后面屁颠屁颠的赶集采购年货,一路上感觉眼睛都不够看,还理所当然的吃零嘴儿;最令人向往的就是家里天天有肉,顿顿有鱼,甚至还有鲜到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的鸡汤;最激动的就是零点钟声敲响时,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漫天绽放、璀璨夺目的烟花。那时候,整个村里处处都可以见到张灯结彩的热闹氛围,以及熙熙攘攘人群中不同脸上的笑意与期待。当然,还有年三十晚上,十几亿人共同的精神饕餮大餐——春节联欢晚会。

如今呢,日子越来越好了,对年的期盼却反倒越来越淡。新衣服每月都在买,过年时看到那红彤彤的衣服反倒没了购买欲望;福字春联越来越精致,各种烫金压花立体工艺,五花八门,却失去了笔墨纸砚书写出的韵味;小朋友们忙着刷手机打游戏,哪怕一群孩子面对面,却依旧低着头看手机或电脑;便捷的网购,让我们一年四季随手可买需要的物资,过年反倒因为快递停运被迫阻断购物的乐趣;至于美食,那就更不用说,全国各地的美食,只要你想就可以随时享用到;最热闹的烟花爆竹,却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被禁放多年,稍小一点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烟花是何物!至于春节联欢晚会,在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面前,逐渐变得苍白无力。

最关键的,如今的年轻人平常都在外辛苦打拼,好不容易过年回家,单身的被各种花式催婚,结婚的独生子女两头父母团年跑断腿,没孩子的夫妻被七大姑八大姨关心着什么时候孕育下一代……林林总总,吵吵闹闹,不得安身,却又无法抱怨,只能在内心哀叹一声,这样的年不过也罢!

年味儿,就在这点点滴滴中慢慢消散,从渴望变成了淡然,从期盼变成了形式……

如今过年,人们在一桌桌不怎么动筷子的美食前,总爱回忆从前,怀念的不单单是以前的年,更多的是对质朴亲情的深深记忆,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期待。

在岁月的长河里已经行走千年的春节,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能酝酿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味道”。

又一年春节将近,归期可待。站在2022年的渡口回眸,身处五湖四海的人们,即使往日小有情绪,可一到春节,哪怕有疫情的阻碍,还是会条件反射般地向家奔赴。无论时代如何变换,只要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这便是我们永远无法被稀释、被淡化的“年味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古以来春节对于广大中国人民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提到春节,不少人仍能想起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谈到:“爆竹声中一...
    沉沉烬如霜阅读 544评论 2 3
  • 按:童年与我们渐行渐远,过年又该是别一般模样了。过年,赏年,品年……年年有趣味有滋味有情味,以“年趣”为话题,写写...
    简约语文阅读 1,494评论 0 0
  •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距离春节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春节,如同一位待嫁的新娘,在等...
    兰花花阅读 113评论 0 1
  • 国人都过农历,在中国氛围最浓厚的节日非农历春节莫属,大年三十到初八,才是真正能稍稍放松休息的时间段,一家人坐在一起...
    我没有脑子真好阅读 199评论 3 1
  • 年盼着盼着也就近了,外出务工的人渐渐返乡,街上行人车辆多了起来。街上卖春联卖炒货的吆喝声一声高过一声,到处张灯结彩...
    安远阅读 668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