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在沟通中的作用

        孩子养了一只乌龟,没几天就死了,他哭着给我说:“爸爸,我的乌龟不知怎么回事今天早上死了”,我接着表现出了悲伤:“小乌龟太可怜了,它死了你一定很伤心吧?”孩子点点头,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孩子就去看电视了。换作以前,我会说:爸爸明天给你再买一只,你不要难过了。孩子就会不依不饶哭闹着,期望我能让乌龟起死回生。表面上看这是孩子在无理取闹,其实都是我的错,我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和他产生共情。

        那为什么共情管用呢?因为共情能让人觉得自己被看到、被了解了。比如,一个小孩在学走路,摔了一跤,然后哭了。这时候,妈妈如果说“哎呀你摔了一跤,你好疼啊。”这个孩子哭了之后可能就继续走。因为他知道妈妈看见自己摔疼了。但很多家长经常这么说,“你下次小心点”,或者说“不疼不疼,没事”,“男孩子不要哭,坚强一点”……如果这么说,孩子就会觉得疼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和家长没有连接。这种失去连接的状态,会让很多人长大后感到孤独,因为他没法让人看到。

        既然共情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平时很难做到共情呢?因为情绪。就像开始说的,孩子只是在表达自己的心里感受,并不想让我怎么样。我却理解成为他需要继续养乌龟,我要花钱再买一只。我觉得能帮到对方,结果孩子反而和你生气了。其实共情的核心,在于你面对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还能坐得住去体会对方的心情和感受。

        再举个例子,太太看到别人家买车了,就和先生说,某某家换了一辆新车,然后叹了口气。先生可能有这么几种理解,一个是太太想换车了,可能就会说:“咱们家车挺好的,没必要换。”或者先生觉得太太在问要不要换车,就会这么说:“那我们想办法存钱吧。”要是觉得是太太虚荣,可能这么回答:“车车车,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虚荣。”但要是你有个共情的态度,你就会知道,太太说这句话,其实未必是想买车,或者说先生赚得少,可能只是表达不开心。如果你觉得她在表达不开心,就直接回应这种情绪,说:“哎,我知道。”或者“我知道,你有点不高兴。”你把这种情绪说出来就行了,没有必要真买车。

        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共情,是因为我们忘不了自己。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利益的冲突,你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你想拯救对方,你想扮演一个完美的形象,你想保护自己,等等。这些东西,都会让我们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对方。

        那如何培养一个共情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愿意听你说。”表示我接纳你了。你还可以问对方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评判,不打断,不揣测,去理解他的经历。另外,什么都不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共情态度,因为沉默是金。但共情绝不是让你去表演,因为共情不是为了去操纵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对方。

        共情如此重要,那到底该用到哪些场景呢?应用的边界又在哪呢?请看下回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Cron的特殊性,在双机热备集群中,只有一台是提供服务的。当CronJobA故障时,停掉cron服务,CronJo...
    _简_述_阅读 743评论 0 0
  • 第一次来大姨妈 也不是痛经 就是全身肌无力 也没胃口
    你我的二三事阅读 235评论 0 1
  • 文/易丁峰 这场初雪还没有来临 似乎我感觉格外寒冷 没有整天阳光 没有蝴蝶飞舞 没有昆虫叫声 没有飞鸟影子 但是我...
    鲍川萩阅读 3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