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这个寒假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不小心过成了一个暑假,虽然失去了行动上的自由,但是却给我们了一个大大精神遨游的世界——大把大把在家可以充足学习进步的时间。
学校送了我们老师一本书,名字叫《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良好的习惯!心理学家也提到:人类有95%的行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如何在青少年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作为青少年又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呢?这本书中给出了一些启发。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总结提炼了青少年需要养成的7个习惯,分别是:积极处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双赢的想法,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协作增效,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学生处在青少年时间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比如上学、完成作业、上补习班等等,时间不够用该怎么办,或者认为自己很自卑学习成绩很差,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好,还有一些学生总是闷闷不乐,不喜欢发言不喜欢交流等等。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和你的习惯有关系,当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我们反复做的事情,习惯有不同的种类,有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像阅读、整理家务这些都属于行为习惯,要去培养的话一个月就可以养成;像减肥、早起这些都是身体习惯;像逻辑思考能力、正面思考等是思考习惯,养成需要六个月甚至更久,书中讲到的七个习惯是思考习惯。
为什么培养一个思维习惯比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更难时间久很多呢?那是因为思维定式的阻碍,思维定式对人的影响是微妙的,长久的。所谓的思维定式是你看待事物的固定方式、观点、参考系统或信仰,常常来观察自己或自己的生活,就像戴着度数不准确的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所以你怎样看待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从教师角度出发,你怎样看待学生,你也就得到怎样的学生。我从来都不愿意相信有笨学生,学习成绩差一定不是因为笨,而最根本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去学,以至于一课拉下一课,这就是行为习惯而导致的结果。那么上课的时候我会特别注意中下等的孩子,只要发现他们走神就及时提醒,而且还要多关注有鼓励他们的课上发言表达,给足机会去展现他们自己并给予他们肯定。教师对学生的定位很重要,你肯定坚定的告诉他,你在老师眼中是一个特别喜欢表达此时成绩可以达到90分的学生,那么他就会朝着你的期望去努力去争取。
从家长角度出发,你怎样看待孩子,你也就得到怎样的孩子。有些家长经常因为孩子考的成绩差,就发火说出一些话:你看人家的孩子...你怎么总是考不及格...你作业书写总是乱七八糟的...抱怨的话听多了,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会打击进步的信心,如果你不断的告诉他:你和XX一样棒...这次成绩的不及格不是你的真实水平啊...我相信你下一次的作业肯定写的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想一定是不一样的结果。
从学生角度出发,你怎样看待自己,你也就得到怎样的自己。我发现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敢去竞选班长,不敢相信自己可以考100分等等。就拿竞选班长来讲,这是一次展示最佳自我的活动,就算竞选失败了,但是却可以克服了一个深受困扰的障碍—自卑感。负面的自我意识会给自己施加限制,正面的自我意识会释放最佳的自我。
让我们学会用一种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就像我们试戴一副新的眼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