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带班日记

乌鸦喝水

        晨读,让孩子们读《乌鸦喝水》。尹语晗说,老师,我爸爸说《雪地里的小画家》和《乌鸦喝水》他小时候的语文书上也有。是呀!何老师上学时也有。经典的文本,让我们的童年隔空相遇,有话题。

        让陆姝谌读课文左下角的小字“选自《伊索寓言》”。和孩子们介绍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一位叫伊索的奴隶,创作了很多故事,他的故事里,小动物和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几乎每个小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把这种通过小故事,告诉人们道理的文章,称为寓言。故事是房子,里面住着道理。好吧!孩子好像被我绕晕了。“《乌鸦喝水》是一篇……?”  “童话故事!”孩子们齐声回答。“是寓言故事!”

        学习“放”字时,将反文旁和折文旁同时出示,让孩子们找不同。童博文说,老师,我发现反文旁和我名字里的文很像。我说,是的,是很像,反文旁是文字变的吗?如果是,猜猜表示什么意思呢?孩子们说是的,和语文有关。我哈哈大笑,你们上当了,反文旁是“攴”字变成的。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拿着鞭子的手。孩子们自然知道攴字的意思,以及反文旁表示的意思。难怪“放牛、放羊”呢,因为放牛、放羊手里拿着小皮鞭。

下雪啦,下雪啦!

        下午第二节课时,我对孩子们说,看窗外!“哇!下雪啦,下雪啦!”孩子们欢腾起来。“明天记得穿保暖的衣服,防滑的鞋子,我们一起玩雪!”“YEAH!”“还有十几分钟就放学了,老师读《小猪唏哩呼噜》给你们听,好吗?”故事能安抚孩子们躁动的心吗?试试。

小猪唏哩呼噜

        从昨天开始,给孩子们读整本书《小猪唏哩呼噜》。因为,接下来《小蜗牛》便不是全文注音的课文,希望在放寒假前,给孩子们读整本书,让孩子有借助拼音读整本书的欲望。孩子在日记里写,何老师读得真不错!谢谢,我嗓子疼还给你们读书,我对你们真不错!

小雪花找爸爸

        回到家,女儿说,小雪花,飞呀飞,找爸爸,找妈妈。我抱着女儿去阳台,伸出胳膊,让雪花落在我的衣服上,让她摸一摸。她说,凉!进屋时,她发现小雪花不见了。小雪花哪儿去了呢?我问她。她说,小雪花,去找爸爸!

月下看猫头鹰

        女儿有点咳嗽,我搂着她,给她读《月下看猫头鹰》,女儿指着图画说,爸爸牵宝宝手,下雪,冷,戴帽帽。“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我读完,呵爸刚好回来。女儿要爸爸抱抱,就像书上最后一页一样,给我一个爸爸抱着孩子的背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