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数着日历,一页又一页,过着的日子,一天又一天。终于,春节如期而至,而我和爸妈也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拜访亲戚过新年。正巧,刚回老家,便看见一大群人,围在桌旁吃着午饭,不论是男男女女,还是老老少少,都吃得不亦乐乎。这时,妈妈凑过来对我小声说了句:“快去打招呼。”一说完,我便急奔人群而去,原本以为,打招呼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结果我面对眼前的一堆人,我却傻眼了,因为我压根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人。所以只能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些词来叫。这时,我看见了一位年纪较大的大人,冲口叫了一声:“叔叔好!”话音未落,便引起了大人们的一阵哄堂大笑,妈妈见状,也是笑着对我说:“幺房出老辈子,论辈份,他才应该叫你叔叔呢”。初次见面的尴尬很快便消失在一大家子人的团圆欢快和其乐融融中。就在刚吃过午饭以后,大家便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可这时,我在不经意间听见以为老辈子说到:“今天都五九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我这一听便立马懵了,虽然是说的汉语,可我怎么跟听天书似的,完全听不懂呢?这不,便问起了我妈,可我妈也是跟我打着哑谜,说道:“这我也只是听说,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还是问你爷爷奶奶吧。”这时,爷爷也是过来打趣的说到:“听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意思是,五九六九到了以后,柳树便开始抽条了,昭示着春天即将来临,冬天即将过去。”这时祖先用长久的时间,创造出的数九歌,是一笔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只不过现在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经爷爷这么一说,我怀揣着的疑问也迎刃而解,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可心里却非常的愧疚,因为这些我竟然一无所知。是啊,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会知道这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妈妈曾经说:“每年过年的时候,大街上热闹非凡,有非常热闹的两大重头戏,那就是舞龙狮和看花灯。”可现在,过个年,大街上却人影都没有,挂的灯笼跟鬼火一样,稀稀落落。也不仅是这些,比如你去大街上,随便问谁,知道三元节吗?谁不是摇头走人,要知道,三元节可是我们汉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分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农历1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每到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时,人们都祭祖,上元节是为了在来年有好福气,中元节是为了丰收时能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下元节是为了保佑人们能安全回家,过一个平安年。又像是我,竟然会以为汤圆和元宵是同一个东西。这些真实事例,都足以证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遗忘。人生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固执地坚持着不该坚持的,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传统文化当中,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部分,固然不可取,可孝顺父母、感恩祖先、亲友和睦、敬畏自然和追寻规律以及健康积极向上的部分是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愿来年的春节,少一些浮躁,少一分喧嚣,多一些清淡无为,多一些恬然自得,多一些从容大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