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年前,一个平常的春天,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有人说海子是在为诗“殉道”,他的死亡象征着一个诗歌时代的没落和远去。另一些人说海子是在为爱“殉情”,他用死亡祭奠了自己有始无终的爱情。也有人说,他的死,只是源于精神分裂。

这些说法,反映了两种对立的观念:伟大和世俗。
直到今天,当人们再谈论起海子时,这种冲突仍然存在。一边是把海子捧上神坛,奉为精神楷模。一边是把海子狠摔在地,贬为懦弱的失败者。
却很少有人,把海子当做一个伟大而世俗的,普通人。
2
1964年,海子生于安徽怀宁,偏远的查湾村。
当同龄人还在读中学时,15岁的海子已经考入北京大学,这是海子的第一次“光宗耀祖”。
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是寄回家里。因为写诗有稿费,海子兴奋地给家里写信说:妈妈,今年我要发财了,我写了好多东西都要发表了,都给咱们家……

海子好友曾经感慨:他微薄的工资也时常要寄回穷困的家里去,用于垫付种子、农肥款子和资助三个弟弟上学的学费,在他死后留存的家信里我看到他的弟弟至今没有配上一副眼镜。
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靠升学、金钱改变家族的低落命运,是海子注定的使命。这样“世俗”的普通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海子只是其中之一。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才是普通人海子的伟大之处。
3
大学期间,海子开始写诗,他渴望建立自己的诗歌王国,叙写一种大诗歌。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但是,海子的理念并不被当时的诗歌圈子所接纳,甚至是排斥。

这些圈子里的诗人,后来很多都放弃了诗歌。诗歌对于这些人来说,也许只是一时的跟风时尚,就像可以跟风下海一样。也许只是一种机会主义,想靠诗歌捞一票。但是对于海子而言,写诗是一种下定决心而要完成的梦想。
“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有人对这首诗的解释是:海子如圣徒般骄傲地宣称,为了取得诗歌、王位与太阳,他愿意付出漂泊异乡、没有爱情与生计艰难的代价。这是一种烈士般的心态。但其实,诗歌只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并无任何特殊的神圣性可言,“诗歌烈士”是一种荒谬的东西。
这是一种对诗歌本身的极大曲解。而且,这段评论里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海子本人的言语蔑视。
确实,诗歌只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没有什么神圣性可言。但是,不能为了表达这种观点,而强行扭曲海子诗歌的本意。
在这首诗里,海子并没有表现出愿意付出漂泊异乡、没有爱情与生计艰难的代价而当烈士的心态,相反,全诗表达的是对现实感到无奈之后,而努力寻找自我救赎之路。
先从语义上看,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请注意,是我“有”,说明作者已经经历过了“流浪、爱情、生存”三次受难,而不是我“愿有”这三次受难。

再从诗歌背景看,海子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988年,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1983年从北大毕业后,海子留在北京工作,而他的家乡在安徽,这可以说是“流浪”。另外,此时海子已经和初恋分手,可以说是“爱情”上的受难。而“生存”上的受难,前面已经说过,海子出生农家,家境不好,毕业后虽然有了工作,但是几乎都用来补贴家用。
一个关于海子的纪录片提到过,在政法大学工作时,面对困厄,海子也动摇过,试想过下海赚钱,但是经过反复的思想挣扎,最终还是选择了诗歌。
就像诗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过度神化一样,在如今的时代,很多人已经把诗歌妖魔化了。这是一种反向的极端。
4
海子渴望爱情,最著名的当然是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个人从诗里读出的内容不同,但感受基本相同:温暖、明朗、充满希望。

可谁知道,这是一首真正的绝望之诗。
写这首诗时,海子已经和初恋B分手三年多。
好友回忆说:他们到底因为什么分手,我不得而知。但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据说,当时B在深圳,打算和丈夫出国,海子得知后,写下了这首诗。
从海子当时的遭遇和心情来看,他并不幸福。所以诗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后面的句子都可以看成海子在心理上的自我宽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中的“陌生人”可以理解成海子的情敌、B的丈夫。

有人看不出这首诗哪里好,可能是他们不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了解以后再细细品味,才能觉察到,虽然全篇都是温暖、美好的字眼,但隐藏其后的是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虽然心里已经千疮百孔了,但脸上依然努力挂着笑,不让别人看见。
“以乐景写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海子的这首现代诗,把这一手法运用得登峰造极。
5
改变家族命运、写诗、恋爱,海子生前所有的追求,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当这些全部累积在一起,或许就成了他自杀的重要原因。
海子是诗人,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死“不光彩”,而抹杀他对生活的全部努力。
把他的诗歌交给愿意欣赏的人吧,在努力生活的路上,我们都是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