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的基础

史蒂芬·柯维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一种习惯的养成,是由“做什么”及“为何做”的知识在“如何做”的技巧配合下,和“想要做”的意愿指导下完成的。这决定了为什么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习惯的强大吸引力。

柯维将其定义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制成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

1.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2.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3.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这也是一个人领导力和吸引力的提现,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这样的人折服:妥当的处理人际关系、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极具吸引力的个人魅力。

习惯产生高效能是以“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为基础。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这个平衡则具体提现在人类拥有的物质资产,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类资产上。能否在这三类资产上达到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实现高效能的生活。

1.急功近利常常会毁掉宝贵的物质资产,保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会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物质资产;

2.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本就是赚钱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续投资以增进自己的产能,眼光就会受到局限,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踏步,空忙忙碌碌。

3.人控制着物质资产与金融资本,故人力资本的产出与产能平衡更为重要。

延伸到团体中的运用,一些公司大谈顾客至上,另一方面则完全忽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只有把员工当上帝的企业,才可能把顾客当做上帝。没有产能,何来产出?

效能在于平衡,这即是两难选择,也是效能原则精髓所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一个部门换到另外一个部门,前一个部门的工作比较简单,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干,换了部门之后,感觉自己应该会学到挺多,没...
    走着123阅读 1,943评论 0 0
  • 这城市怎么都是你 老薛你从未如此走心
    洛伊Loe阅读 786评论 0 0
  • 康德将“美”拆一为二: 一是优美感,二是崇高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探讨过康德之美: 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
    马唐阅读 1,657评论 0 0
  • 咚咚咚 听见了吗 那是我心跳的声音 你的每一步 都踏在我的心脏上 让我迷失在你的眼眸里 起起伏伏
    打红伞的boy阅读 1,1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