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尔遇书馆到半书房,一个由大到细,一个星火燎原,都让我看到书与生命自觉的联系。这样的联系还有校长们演讲的一个个读书团队。
毛家英校长《追光而遇,成为我们》的15分钟演讲,让我看到一个有人手把手引领的团队是怎样成长的。“每周一篇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并撰写读后感,每月参加线上活动”。毛校长说:“成长未必非得多么轰轰轰烈烈,也未必非要多么壮观辉煌。有一种成长,也许表面上看不到任何佐证,也无法用某种量具进行细致的量化。但它,仍然是发生了,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在灵魂中最为柔软的地方,悄悄地、无声无息地发生了。”这就是毛校长的团队,不用上纲上线,只为实实在在引领教师读写成长。这就是毛校长带的团队,这就是毛校长引领老师读书的态度。我很喜欢毛校长讲她的团队的故事。
无独有偶,陈春华校长的《以读书之一苇,渡人生之江河》,同样讲了带她的教师团队读写成长的故事。其实有些教师成长的故事,现在的我已经分不清是毛校长的团队里的还是陈校长团队里的,但不妨碍我看到有些老师在读写的路上由被逼迫到自觉的过程。当读写成为自觉,那位老师已经不是原来的她自己,她已经不断走向高处。有这样为老师们着想、带领老师们读书写作的校长,是老师们的福气。
喜欢陈春华校长讲她带教师读写成长的故事,我记下了她的这样一段话:
“行走于文字,拓宽精神的世界,见自我;
行走于人群,拓宽情感的世界,见众生;
行走于自然,拓宽心灵的世界,见天地。
读写让时间有意义,
读写让工作有价值,
读写让专业有成果,
读写让生命有分量。”

毛家英和陈春华两位校长带团队阅读的事例,可能我记得已经不够清晰,但足以让我感动,为她们团队的老师们庆幸。
生命自觉,遇到有人引领,成为能读书的教师,何其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