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nse of Style》:平克谈《风格的要素》

《The Sense of Style》是平克在14年出版的写作风格手册,我刚略读完一遍,正开始重读。借助他的笔头,我看到了很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于是觉得有必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整理成笔记。这是第一篇。

《风格的要素》是一本简短的英文写作指南。它出自威廉·斯特伦克的写作课笔记,经他的学生E.B.怀特改写,于1918年完成。后来它逐渐成为英文写作的“圣经”,很多有名的作家都受它影响,美国几乎人手一册。

平克认为这本小册子很多内容超越时间,充满魅力,但也有很多内容存在问题,比如:

尽管斯特伦克和怀特对风格有直觉的领悟,对语法掌握却稍显薄弱。他们错误地界定片语(phrase)、分词(participle)和关系从句(relative clause)……
……
他们看起来也没有察觉,自己的一些忠告自相矛盾:“很多平淡的句子……可被改的生动有力,只要换上一个主动式及物动词”,这是用一个被动句子来提醒勿用被动句。

平克说,哪怕抛开自相矛盾的问题,“避免使用被动句”也是个糟糕的忠告。因为“语言学研究显示,被动结构有其无可取代的功能,它以独特方式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和记忆。”

除此之外,平克还指出其中过于绝对和片面的规则,比如拒绝使用“接触”这种模糊字眼:

他们辩称,“接触”(contact)这个动词是“模糊并以自己为中心的”。不要“接触”别人;而是跟他们联系、拜访他们、打电话给他们、访寻他们或跟他们会面。”但事实上“接触”一次的模糊性质,正是它获得采用的原因:有时写作者不必知道某人用什么方式跟另一人联系,只要是联系就好了

平克提出:语言随时间改变。以前看似不恰当的用法,现在未必如此。所以现在的写作者,不应该完全依赖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写作技巧忠告。他非常犀利地指出那些写作风格作家是如何傲慢和固步自封:

写作风格专家那种倚老卖老的心态,不光来自对语言变迁的事实认知不足,也源自对自身心理欠缺自省。随着年月增长,他们把自身的转变和世界的转变混淆起来,又把世界的转变跟道德的败坏混为一谈,产生今不如昔的幻觉。因此每一代都相信今天的孩子正在败坏语言,拖累文明下降。

在看过平克对这本小册子的评论前,我从未觉得怀特、奥威尔、威廉·津瑟有可能犯错误。我也深信要尽量少用被动态,尽量让词更精确、简练。但平克提醒了我,对一个写作者,应该把这些规则当成工具,在恰当的时候使用,帮助自己写出更好的文章,而不是盲目、机械地遵从这些原则,变成它们的奴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看完《摔跤吧,爸爸》第一观感是很搞笑,然后也很感动好几次被感动到落泪,印度还属于男权社会主导,一个当父亲的敢于...
    昵称烧脑阅读 438评论 0 0
  • 似乎记忆还停留在过去,在你和我抢厕所、争遥控器的那一刻。 据说你曾经对我的到来很不满,还把我抱掉了(掉到沟里),摔...
    小存倩阅读 327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