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如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上有一種最原始的愛,在我心裡無法抹去。工作的忙碌,有時讓人難免無我。只是天氣愈發的熱,就在讀經的那麼一刻突然分了神,想到了奶奶,此刻的她肉身可能在天氣的炎熱下逐漸腐爛,而我的心突然也變的不安,一想到這裡,眼睛一熱,覺得她的肉身還在受苦,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就會徹底的消失。就在課堂上,我停止了一切,即使向我這樣的人,只要一讀書就徹底進入專一忘我的狀態,那一刻,我還是忍不住停下來,我的心似乎隱隱作痛,並且不安,便當下找來《心經》,一邊抄寫,一邊默誦……直到下課,我的心有了一點安慰。

奶奶去世大約一個月多一點,對我來說始終是有遺憾的。在奶奶病危之際,母親來電說希望我回家看望,我便請了假趕回去,可是就在我趕回去的路上,奶奶離開了。最後一面也未見得上,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有快一年沒有回家,更沒有關心奶奶,她就這麼突然走了。我在回去的路上想著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回去晚上陪奶奶一晚,陪她好好說說話,可是事與願違。我始終沒有趕得上,回去的時候,只是作了最後的送別,她的聲音,她的容顏……我都沒有聽見和看見。

奶奶對我是有恩的,以前大人們總是說我長大了要疼奶奶。因為剛出生那會母親的母乳不夠,於是奶奶就用羊的乳水餵養我和表姐。對於這樣的情感我年少的時候是無法體會的,直到姐姐們做了母親之後,體會到了一個母親為一個嬰兒付出的艱辛和愛,才逐漸體會和理解了。雖然奶奶走了,但是我只要每一次想到奶奶,我的眼睛就會濕潤。我覺得有一些恩情是還的,而我沒有機會還了。我的整個童年,整個青春,奶奶都有很重要的記憶。爺爺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去世了,之後就是奶奶一個人了。以前家裡只要過節或是做好吃的,母親總要我們去給奶奶送一份。小時候每次過年,我和弟弟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到奶奶家給她老人家磕頭拜年,她總是慈祥的招呼我們。後來我吃了素,每次去奶奶家,她都做好吃的給孫子們,她怕我身體不好,硬是讓我吃一點肉,有一次和表姐去奶奶家裡,我就偷偷的把肉給了表姐,奶奶還以為我吃了。我似乎能理解她這樣做,因為她們那個年代的人,真的吃過很多很多的苦,糧食對她們來說是珍貴的。

奶奶總是慈悲的。有一次,那是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家裡的小狗跑了出來,因為上學的緣故,就把小狗送到奶奶家讓她幫我照看,奶奶很樂意,誰知下午回家發現奶奶正在輸液,而且不能走路了,因為小狗亂跑,奶奶上了歲數,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當時我心裡又害怕又愧疚,三叔還責備我太不懂事了,但是奶奶什麼都沒說,還笑呵呵的。

有一次,高考剛結束,我和表姐要出遠門玩,我們在路邊等了很久的車,總是不來,而奶奶坐在遠遠的一個地方,一直慈愛的看著我倆,直到我倆坐上車離開了,她才走了。我當時就有一種感覺,那是一種不捨和牽掛。還有一次母親做了好吃的,讓我給奶奶送去,當我送去要離開的時候,奶奶出門送我,我說別送了,年紀大不方便,可她硬是要去送,直到看不到我的身影的時候才回去,年少的時候大抵不會懂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直到成熟了才慢慢有體會。我們給予精神的陪伴太少了,老人有一種無言的孤獨。如果我當時懂得,我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奶奶的,哪怕只是陪伴。

「感情」在我們這個時代談,太奢侈了。所以我始終覺得奶奶是那個時代的人,永遠保持一種純粹的愛。大抵在我們的這個時代,純粹的「愛」,太稀缺了,所以奶奶的愛永遠的珍貴。而奶奶給與我們每一個人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能表達的只是一種記憶。因為感情是無形無限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我的表達都是有限的。

奶奶在最後一晚的停留,我和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我們三個一起為奶奶守夜,作最後的一次送別。我們共同和奶奶的記憶,在那個舊房子,奶奶會給我們三個小孩子做飯,我們吃著奶奶煮的玉米,吃不下的時候,淘氣且偷偷的扔掉,奶奶卻不知道。長大後,工作的忙碌無法相見,感覺那一個夜晚,我們又回到了童年。我似乎有一種感覺,那晚奶奶回來看了我們,我們為奶奶燒了一夜的紙,只為我們在此世界能為去彼世界的奶奶在路上點一盞回家的燈,這個世界的人牽掛她。弟弟說他想哭一次,但是哭不出來,直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我看到他淚奔了,我也淚奔了。我想只有我能體會到他的情感,因為沒有人能懂得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能給予你父母一樣無私的愛,而這樣的人她永遠都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並且離開的那麼突然,讓人無法接受。雖然都一個多月了,但是只要我一想起奶奶,我的心還是有種無言的痛和遺憾。最大的遺憾是奶奶一輩子受了很多苦,從不訴說,但她卻永遠給予別人的是慈悲。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莊子,像他一樣灑脫的看待生死,可是我的情感始終太感性,更像孔子。但不論怎樣,我都希望自己坦然的面對生死。通過經歷和體驗,對生命有新的認識和思考及探索。善對待身邊的人,去更多的理解和關懷,讓生命在前行的路上更有力量和慈悲。

因為人生沒有如果,所以便有了遺憾。有了遺憾,便有了一份永遠的牽掛,即使你牽掛的人她不在此世界了,但是還是想為她做點什麼。蔣勛老師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一直在為父親讀《金剛經》,希望能為他的靈魂超度。雖然這是佛家的說法,但至少給生者一些心靈的安慰和力量。而我選擇抄寫和誦讀《心經》,只要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的餘生我都會一直抄下去,如果有功德,我希望奶奶的靈魂能得到超度,還有已經去世的爺爺和外爺,及我生命裡所有的生命都能得到一種解脫,生生世世的解脫。

記得去年奶奶生病臥床的那個冬天,我當時對終極解脫有一些思考,於是便讀了《西藏生死書》,以及研讀《心經》,讀完我有一種感受,我覺得《心經》可能是臨終關懷的一種指引,它說能除一切苦,也包含了生死之苦。而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對死亡沒有深度思考的國家,甚至對臨終關懷也極少。反而佛教是有的,雖然很多是形式化的,但至少是有部分是夠深度的,值得反思和學習。至少在生前提倡精神上的關懷,同時也是對逝者親人的一種安慰。這是一種人文的關懷,只是缺失了。

我知道,人生沒有如果!如果有,我想陪奶奶一起渡过一个夜晚。曾经我有过一次,那一次奶奶因为多年的咳嗽,半夜起来……肉身的痛伴着她多年……直到人生的尽头。所以人生实苦,我更愿意奶奶去「天堂」或是彼世界,一个可以彻底解脱苦的世界。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