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太阳]

      认真聆听着姚娟老师的导读,我在思考问题中陷入了沉思,姚娟老师这样问道:【在一个家庭关系中,如果排序,你认为夫妻关系重要还是亲子关系更重要?为什么呢?

在实际生活中,众多关系里,家族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事业关系等等,你在哪段关系中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取得你想要的成果了吗?】听完这几个问题我就有点懵圈了,回顾了一下我前三十年生涯,我也很想知晓,终其一生,我最在意的关系,是什么?

    曾经我认为亲子关系很重要,我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进取的就是亲子关系,只不过那个“子”对调成我自己,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去疗愈我自己那个内在的小孩,不再苛求着自己去承担那些不属于我的责任范畴。

      有看过我功课的家人大概都有点了解,我出生在重男轻女的潮汕家庭,父母的传统观念很强实属无可厚非,不幸的是父不父的(父亲年少选择在家徒四壁之时不顾妻儿老小去浪迹天涯了,母亲既当爹又当娘的拉扯大两个娃),子便自然成不“别人家的孩子”。

      我自幼担着老大的名义,不敢吵闹不会表达心意更不能索取额外的东西物件…妈妈在同城打工赚钱养家,我7岁学会做饭,9岁会搬起凳子站在灶台笨拙地炒菜,10岁自学自行车摔得四肢鲜血淋漓(膝盖窝手肘窝)也不敢哭…出了事情,第一时间被找的就是我,弟弟永远是一句“你找我姐去~”看起来是那么信任的话语,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在我们姐弟进入青春期之后,父亲“回归”了,却将生活的不顺发泄在母亲身上,动辄打骂,对我们两个小孩的态度仿佛不是他的子女,而像是物品一样随意处置,女孩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是要做甚?!你残花败柳你…男孩子哭什么哭!你怎么不去死……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隔三差五的“藤条焖猪肉”伺候,我与弟弟的身上最不缺的就是青紫斑。后来的母亲也不惯着父亲了,也开始学会声讨父亲不作为,年幼无知的我情绪亢奋地选择与她同一战队,可是年少轻狂的我说话不管用啊!!!     

    自此便养成了“我不重要”的自卑心理,越是自卑越是要强,我不服,我反抗,得到的却是石沉大海一样的静默回应;我怨怼,我怒吼,得到的却是妈妈生养了个自私鬼,白眼狼的答案…

      后来怎么了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没见识过爱意流淌、家庭温馨的我,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就是我不配。

    我开始了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探索爱真正的模样。爱如果真的那么美好,那我为什么从来都不曾见到?世界上如果真的有心软的神明存在,那我为什么就不曾遇见过呢?

    学习的过程中,有人劝我不要那么大的戾气,最起码你还全须全尾,活的好好的;也有人“开导”我,凡事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你不累我看着都累了……

    天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后来在不断地学习中,才知晓这个词叫“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十有八九是带着伤害的,因为人们只会记住自己所受过的伤害,无一例外。

      学习国学之后,太多太多的道理或者实际案例都在说着“孝为先”,此时我又进入一个纠结而复杂的心理期。都说“百善孝为先”呀,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孝敬我的父母,我一看见他们就想起过往,即使是现在,他们依然做着心口不一的举动,嘴上说着我们家不存在重男轻女,实际上谁家的彩礼多少钱嫁妆多丰厚女婿年收入多少多少万……

   

    在听到博仁老师说“我是一切的根源”之前,我算是轻轻安抚了自己那个内在的小孩不久,才总算把父母的“爱恨情仇”归位,还给了他们,拎清自己的位置所在。我的遭遇与感受,全是因为我渴求那份臆想中的“父母之爱”不得,我的忿忿不平,也只是我一厢情愿地“替母出头”;父母的相处,根源在于他们夫妻关系不和,从而导致了子替父位的畸形,亲子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我在颠沛中学会了感恩,感恩父亲在不幸中的万幸里,没有杀烧抢掠,没有臭名远著,没有坑蒙拐骗偷这些不道德行为;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养大我们姐弟,有点母爱但不多的情况下,她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感恩我自己尽管千思万绪,想不开要轻生的时候,没有勇气跳进车水马龙中,还学习着把自己当个小孩重新养一遍,我真的是,棒棒哒!

    后来的现在,你看到了,我笑靥如花,认真而灿烂地过好我的每一天。

    所以,要我说啊,夫妻关系远比亲子关系重要的多了去了啊!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呀!

      感谢你读到了这里,也谢谢我自己,这么勇敢而灿烂的活着[嘿哈]


      拜读完郭敏老师的家书,第一时间转发到我的小团体里,好文就是要大家共同欣赏,无巧不成书,刚好是建鸿老师需要的题材,无形中我又做了件善举

    何其有幸,这群好孩子们郭敏老师这样热心肠的班主任啊!我读完的第一感受:这群孩子太幸福了吧!能得郭敏老师这样的谆谆教诲,爱与用心,面面俱到!整个羡慕住了~要是当年的我能得以类似郭敏老师这样的高三班主任,俺也不至于落个考试后遗症(但凡考试就紧张,别问为什么,问也不知道)而名落孙山了!

    事关昨日份郭敏老师功课里的疑惑,我想借着此机会回应下(不论对错哈,只是我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学修(也可以说是修行,我不用这个词汇是因为我对此词有保留意见)就是日常的“洒扫、应对、进退”,齐家三宝的践行分享在功课上提出,是为了更好地“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并非只是形式主义。

    恕我直言,洒扫应对,进退自如,便是形而上者,是道也,而圣人之道,是没有精粗之分的。洒扫并非洒扫本身,而是其背后事物有序,本末相存的智慧,是真实存在着的。

      所以,不要小瞧一个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人。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归纳总结,排布格局,预置未来的能力,以及超高的行动力,不内耗,内心笃定和自我要求的品格。

    而我们正在成为这样的人[笑脸][笑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