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林
我一直以来对“鸡汤文”与热衷传播鸡汤文的人心存戒心。
我一直觉得热衷传播鸡汤文的人不是读书太少就是智商太低或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说一定会得罪一些人,不过似乎是这样的。我不否认,每一碗鸡汤都有营养,端上桌就会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儿,但是也有一些鸡汤还是要慎重去喝的。
譬如,前不久有朋友在微信群里端上了一碗鸡汤:
“当你觉得身边的人越来越好了,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好了,当你觉得身边的人不好了,恰恰是因为自己不好了!我们无力改变世界,只有努力改变自己”。很多人都不去思考,看别人喝了这一碗,自己也来喝一碗,这是不应该的,所谓的鸡汤很多都是“迷魂药”,喝下去你就不是独立的你自己,你就成了那个群体当中的一员,很可怕。上文这碗鸡汤就有问题:“当你觉得身边的人越来越好了,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好了”,其实我觉得“可能是你越来越好了,也可能是你变得与周围的人一样坏了”;“当你觉的身边的人不好了,恰恰是因为自己不好了”,其实“可能是你不好了,更可能是周围的人变坏了,你依然保持独立的你自己。”“我们无力改变世界,只有努力改变自己”,而在我看来“改变自己的目的不是适应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心灵鸡汤与一些所谓的企业培训,团队打造很多都是有毒的,“鸡汤”让人越喝越像“打了鸡血”让人越来越狂热,读书与思考却让人变得越来越冷静……
热衷传播鸡汤文的人,很多人都有严重的人格分裂倾向。一方面因为转发鸡汤文别人误认为其人格高尚、很有涵养,另一方面心灵的深处其实依然还是那个粗俗不堪的自己。
毫无疑问,鸡汤文大多都与这些词汇有关:积极、向上、团结、感恩、努力、拼搏、团队、执着、梦想、信念、正能量......似乎每一碗鸡汤都是满满正能量......事实上,你真的能成为像“鸡汤”一样的人吗?
我看很难。
微信群里、朋友圈里总有一些人在不遗余力转发,转发,再转发......
每个清晨醒来,我们都会在不同的微信群里最先读到有些人转发的“鸡汤文”用短小的文字阐述了一个个“伟大的人生哲理”。其实鸡汤文让你只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社会的光明,却把人性的丑陋、社会的阴暗包裹的严严实实无法察觉。似乎每一个读过鸡汤文的人马上就成了完美的人,似乎每一个热衷传播鸡汤文的人一定就是道德品质最高尚的人。事实上很多人是用“鸡汤文”把自己包裹成了一个有修养的人,有追求的人,有理想的人——遗憾是,你即便转发的“鸡汤文”再多也不是你的“心灵原创”——你的内心深处依然还是平庸的、低俗的、甚至是丑陋的。
前几天“中国民办学校校长群”争论不休,为了制止这些争论不止的校长们,我只好忍痛清理了两位不遵守群规的校长朋友。我在“群规”里提到“知识分子骂人的底线是‘无耻’二字,不允许脏话骂人。”遗憾的是在争论到最激烈的时候有几位校长居然破口大骂,的确有辱斯文。其中一位骂人最难听的校长是我一直以来很尊重的老校长,在这之前,这位校长几乎每天都会在群里转发“鸡汤文”,之前我虽对鸡汤文不屑一顾,但是总觉得这位校长是有涵养的教育前辈,的确没有想到他是那两天骂人骂得最难听的。后来有几位校长朋友与我私聊,谈起这位校长,大家都感到愕然,随后便是失望了......
此后,骂人者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失言,坦言自己当时过于愤怒——这都不是理由的,教育者的斯文总应该是有的,万万不能说了脏话,然后从此被人认定为恶人——很是遗憾。
如才来看,人只有在特殊的时期才流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或高尚,或平庸,或低俗,似乎与这个人喝的鸡汤多少没有关系。
今天,在我的朋友圈里,微信群里依然有很多朋友继续“鸡汤文”的美丽传说,还有一些我不太熟悉的朋友每天都按时群发一碗“鸡汤”给我喝,这种坚持让我感动,他们到底能坚持多久,你不需要担心,因为这个人疲倦了,另一个人又开始了,你永远不需要担心生活里有一天忽然少了鸡汤如何继续下去这个问题。
有些鸡汤我估计是用肉食鸡熬制出来的,速成的食品大多是没有营养的,过度的叫卖与夸大功效都是害人的。
鸡汤虽好,但不要贪喝吆!
今天,你喝鸡汤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