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本周小结感悟:
本周听的书要比上周明显少了一些,听了《西游记》与中国政治/贾行家解读,《选择的价值》和《决断力》三本书,同时在1月14日报了python的网络课程,将于1月15日正式学习,学长大概50天左右。本周继续日更了7天,还有7天就是第一个21天了,坚持下去。
至于文章,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随手翻一翻我前面几天日更的内容,原来喜欢写长篇大论,现在喜欢用微文分享,微文分享首先简洁明了,其次读者也不会太累,同时还可以训练我们能否在用很简短的篇幅内,把一个问题讲透彻的能力,如果还不行,那代表我们思考的深度还不够,千万不要用那“勤奋的笔”弱化了我们善思的脑。
写文章长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深刻而且能打动人,何谓深刻,我理解就是能找到再也无法往前找的原因或者说逻辑。而能打动人的一定表达进入到读者心里并产生了共鸣,否则只可称为自说自话。做到前者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分享力和思维认知能力,而想要做好后者则需要很好的洞察人性的能力。
人性是什么,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人性,那就是“我”字,理解透了我字,就理解透了人性,一切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均离不开一个“我”。而要做到智慧,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我”字思想,并试着能跳出“我”字,来观察那个长相和模样叫自己的人。
中国人都听过一位叫观自在菩萨(又名观音菩萨),观自在是一种境界,太虚大师认为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智慧而达到的一种自在境界。我想说玄奘大师翻译时可能不仅仅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凡是有能跳出自我而观照自己言行,不执着五蕴,并最终照见五蕴终究是空的(何谓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无实有),而做到无人无我,无所挂碍的大自在境界者均可称为观自在菩萨。
所以说真正的大智慧都是虚的,凡是有明确所指,外延一定有限,具体怎么说,因为我也没有大智慧,只能在这想象着说说,不过,我们时常让自己跳出来观照一下自己,这个并不难做到,经常问问自己,刚刚发生的一切,是不是因“我”的原因才那样呢?我就一定对吗?我怎么证明我认为的就是对的?
第二部分:印象最深的一本书
本周因为听的书少,相对就是《决断力》这本书了。其实也可以说成选择的智慧。关于本书总结如下:
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决策?
步骤一、找到所有选项。发散思维,打破狭隘,找到所有可能的选项,甚至可以创意式的创造多个选项的优化复合型选项(最后一句,是我想象添点,仅供参考)。
步骤二、分析选项。避免进入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找反对派,让自己能更客观的跳出我执来分析选项。同时对于备选选项的基础比例要做好调查,看看自己有没有基础比例调查中特殊的地方。如果没有,要相信自己很大概率就是和基础比例一样的。
步骤三、做出选择。这一步最容易被短期情绪控制,而做出冲动选择,建议用80岁回看最小遗憾框架思维来观察一下。
具体内容可以看《决断力》这本书。也希望看到你对本书的感悟与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