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有了一篇文;一篇文,成就一座城。都要感谢一个人,一座古楼!
岳阳楼游记
山大附中千佛山校区八年级七班赵宇佳
湖南游学的第一天,结束了漫长的车程后,我们一行人也有幸欣赏了岳阳楼的景致。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众所周知,甚至天下闻名的。我对于岳阳楼的第一印象也是因《岳阳楼记》而得。
刚入门,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岳阳楼模型跃然眼前。经过多个朝代的重修和改进,终于形成眼前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岳阳楼。
岳阳楼共分为三层,主楼高19.42米,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岳阳楼楼顶别具一格,似将军头盔,严肃又不失优雅。走进岳阳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色的大牌匾,上面所刻的正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字却是碧绿色的,这让我心生一丝好奇。讲解了一通后,导游让我们记住“居庙堂之高”的“居”字。后来,我们到了二楼,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牌匾!只是,那个“居”字的一撇相比一楼的要长。听了导游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这黑底金字的牌匾才是张照宝贵的真迹,而一楼的那块牌匾则是一位高人模仿的赝品。
在这块牌匾上,368个字,字字不同,就是最简单的“之”“一”之类的字都各不相同。整篇题字也是随着张照的心情而变的,楷书、行书、草书混为一体,整齐有序。这让同时在学书法的我对张照多了许多敬仰。
顶楼陈设简单,毛泽东主席的题诗旁,是李白题的对联。从古朴的小窗口望向外去,近处,树木茂密;远处,波光粼粼,水天相接,夕阳西下,阳光慢慢的湖水吞没,多美的景象啊!
岳阳楼的绰约风姿,洞庭湖的雄浑博大,真让我走进了如诗如画般的仙境,叫人不得不为之倾心动容,赞叹不已。
游岳阳楼
八年级七班周雨桐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闻名天下的岳阳楼景区。在岳阳的第一天天气很晴朗,加之岳阳气候湿润,倒使人产生“春和景明”的错觉。
记得小学的时候,由于要参加比赛的缘,必须要背过《岳阳楼记》。但是那时的我才开始接触古文,为了背过《岳阳楼记》,妈妈特地帮我逐句的翻译、讲解了一遍,并为我描绘了它所述的意境、情感和道理,多亏了妈妈的帮助,我很快就背过了《岳阳楼记》,而妈妈所述的画面更是给幼小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令我着迷,并暗暗决定终有一日要亲身登上岳阳楼,一睹它的风采。
进了景区,眼前花园般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岳阳楼景区的四个部分之一——历代岳阳楼的铜制模型。其实这个部分主要是让人们了解一下岳阳楼的发展回顾一下历史。很快来到了下一个景点——七星亭。顾名思义,七星亭就是照着北斗七星的位置建起的亭子。在岳阳楼景区里随处可见低矮的树丛、小喷泉和古香古色的建筑,倒像古时大户人家的花园。七星亭内主要是一些碑刻,倒应了范仲淹的那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惜我不懂书法,导游的讲解没能给我留下多少印象,故只能走马观花,无法“作文以记之”。
穿过七星亭,登上古城墙,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接口,站在城墙上,可以饱览洞庭湖开阔的水面。导游说,现在正值洞庭湖的枯水期,若是夏天来看水面会比现在上升十几米,那景象,真真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走着走着,经过一个“吉祥如意门”(其实就是一个牌坊,上题“南极潇湘”四字及一幅对联),就到了岳阳楼主楼面前。这座楼不算宏伟,只有三层,面朝洞庭湖。它以前叫阅军楼,最初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军吕蒙,为了训练水军而修建的。三层代表着打胜仗的三个必备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更是让我对岳阳楼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岳阳楼的游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祝愿我们的湖南之行接下来也能顺顺利利的进行游玩,收获知识,收获成长,留下回忆。
醉游岳阳
八年级三班 肖若尘
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今天,我们便启程前往著称于世的岳阳楼。
说到岳阳楼,我们首先观赏的是岳阳楼的主楼。主楼可称得上是"三无":无地基,无铁钉,无横梁。它的顶部结构也十分精美,最顶部的形状就像一个皇帝的帽子,所以人们都将其称为盔顶结构。更有一少部分的人,文艺的将这种层叠相衬的托举形式称为"如意斗拱。"所以岳阳楼的顶部是当之无愧的"最好。"岳阳楼共分三层,分别是天时地利人和, 第三层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全楼通高19.42米,宽约17.42米,进深14.54米,占地面积约251平方米,十分壮观。
提起岳阳楼,我们也不得不谈谈宋代的一位豪放派诗人,他与岳阳楼出名的原因密不可分——范仲淹。他曾写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最出名的一句诗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岳阳楼里,共有两层楼的墙上雕刻着《岳阳楼记》,其中真迹便是岳阳楼二层的《岳阳楼记》。虽然有些字迹打了补丁,但依然能嗅到字迹间的书卷气息。
既然诗人也提到了,那么必不可少的便是各种文人墨客的书法作品。我最喜爱的便是毛泽东的“毛体”,他的字迹飘飘洒洒,让人摸不着头脑。
连书法作品都应有尽有,那么“扇”,更是要来凑个热闹。岳州扇是中国三大名山之一。岳州扇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美观耐用。目前品种多达两百多个,主要分为纸扇、羽毛扇、绢扇、骨扇、官扇、帽扇、轻便扇、套扇、戏剧舞蹈扇和香木扇等十几大类。
岳阳楼的第三层虽然多为军事使用,但是我认为这里也是赏水的好地方。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到洞庭湖在灿烂的阳光微微颤动,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惹人喜欢。这似乎跟范仲淹所写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大相径庭。其实,洞庭湖只有在夏季才像范仲淹描述的那样慷慨雄壮。
我们在微风拂面下告别了岳阳楼,告别了湖南又一传统文化,我相信,我们会带着今天观赏岳阳楼的激昂,又踏上我们另外的旅途。
走进岳阳,走进岳阳楼
八年级五班张心灵
今天,刚刚离开火车站,我们变匆匆赶去岳阳楼,去观赏这座屹立千年不倒的阅兵楼。
岳阳楼,原是鲁肃审阅海军的场所,所以只有三层(象征着出兵打仗的重中之重)——天、地、人。
三层的小楼,看似不高,却又蕴含着极大的奥秘。
一.没有栋梁。很难想象明明有重达几十吨的顶,却没有一根栋梁,只是用木头自身的重量使他们紧紧咬合在一起,让人难以相信。
二.没有铁钉。也只是运用自身的重量使他们咬合在一起。
三.没有地基。整座岳阳楼都建立在巴陵(岳阳古称)的西城墙之上,所以庞大的地基是根本不可能的。
站在岳阳楼上,远望洞庭湖,湖面波光粼粼,夕阳西下,只有一叶孤舟在湖面静静的漂泊着,仿佛整个海天都是它的背景。
岳阳,你的美在于岳阳楼,在于这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