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罗娟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自己的身体为革命后代挡子弹

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人不一定都是共产党员,有很多是共产党人的家属,为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被抓到这里来,想从她们的口中挖出想要的信息。

烈士罗娟华,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罗娟华,四川富顺人,川军24军副官王逸平的妻子。

现代人对川军的概念不大清楚。川军在形式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但在实际上,是由军阀独立掌控的武装力量。

为宣传党的主张,1947年,热血青年张坤壁等负责编印地下党的革命刊物。为避免暴露,他们将油印地点转到罗娟华家。

为何转到罗娟华家?正因为王逸平从形式上是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的特殊身份,而实际上,他是中共的地下党员。

有了川军副官的身份做掩护,王逸平家就成了地下党的活动据点。作为家属的罗娟华不但不惧危险,反在带孩子的同时帮着放哨、整理纸张以及刊物的发送工作。

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她深知丈夫从事的伟大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革命。

194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特务去抓王逸平。王逸平没抓着,把张坤壁等抓捕。

罗娟华在撤离中仍被抓捕,关到歌乐山的渣滓洞,跟江姐一个牢房。

罗娟华被江姐、李青林她们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启图逼出王逸平的下落。

遭受酷刑仍不低头,罗娟华对自己知道的情况守口如瓶,不吐露一句。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毛人凤奉老蒋的命令飞抵重庆,对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志士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特务以办交接为借口,将所有囚犯聚到底楼的八个牢房,锁了牢房的铁门,拿机枪对着牢房一阵猛扫。顿时,火光、口号声、惨叫声交织一片,渣滓洞变人间地狱!

左绍英、彭灿碧为了保护孩子,她们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当场牺牲。

敌人进房补枪时,发现小婴儿还活着,便举起了枪。

为保护孩子,身负重伤的罗娟华忍着巨痛扑向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当场牺牲,年仅24岁。

残暴的敌人并没放过两个幼小的生命,他拖开罗娟华的遗体对孩子下手,而此时小卓娅仅一岁零三个月,苏菲娅九个月。

罗娟华被捕时,她的女儿不足一岁,作为母亲,她深知左绍英、彭灿碧多么希望年幼的孩子能够活下来。然而,血腥的刽子手没有放过两个小婴孩儿!

同为难友,罗娟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拼尽全力为革命后代挡子弹。

三天后,重庆解放。罗娟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歌乐山的烈士陵园。

青山埋忠骨。罗娟华不是共产党人,但她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她们的精神,永不熄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